时值正午,我抱着沉甸甸的国徽走在林间的小路上,地上稀稀疏疏地印着斑驳的树影,偶尔也能听到几声鸟叫。这是我第一次随着我们庭长去下乡巡回办案,天气依然炎热,但心中却充满期待。
众多的乡亲早早地就赶来了,村委会书记和当事人小张与我们一一握手,说着感激的话。我们很快开始布置简单的庭审现场,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拿出带来的庭审牌,放置好国徽,就正式开庭了。一个多小时的庭审很快就结束,我们进行了当庭宣判。乡亲们纷纷拍手叫好,庭后他们也提出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我们一一解答。
看着这些朴实的乡亲们,看着他们真诚的笑脸,我感触良多。小张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小腿肌肉萎缩的残疾人,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我们来到她所在的村庄开庭,没想到换来了他们不住的感激。
庭审中,她一边哭泣,一边诉说自己的不幸。原来,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和女儿。谁能想像,一个残疾的母亲,是如何艰辛地拉扯才10来岁的孩子;谁能理解,因为母亲病了,没人接女儿放学,她一个人晚上11点才从学校赶回的无奈。是朴实的乡亲们给予了她们帮助!而我们做得很少,乡亲们却感激不尽。
在半年多的基层审判工作中,我也接触了多起民事案件,大多数当事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有人说无法和农民沟通,因为与他们说不明白,我认为难沟通的不是法而是心。当他们明白你在做什么,为了谁的时候,那些质朴的农民会把你视为亲人。
我也曾经有过抱怨,简单和琐碎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复,唠唠叨叨的当事人总是说个不停,清明和五一的假期也要随申庭长去开庭……但现在我明白这些简单的工作,这些小小的付出是多么有意义。申庭长曾告诉我:“趁着节假日农民兄弟回家,我们忙一点,能够方便他们及时外出务工挣钱,这是在做好事。”我现在才真正才懂得了其中的意义。
在群众的欢送声中,我们走出了村口。夕阳余晖,洒落在农民兄弟们那辛劳的后背上,也照在我手捧着的国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