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层层考核,我有幸成为了一名法检系统的公务员,这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既是一种肯定,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里我既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对社会的认知度。又因为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看多学,以便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和要求。
当我得知自己被分到执行局的时候,颇感意外,因为执行局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一个强力机构,我一个文弱的小姑娘能否胜任,心中尚有疑虑,何况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对案件执行这一块的知识接触的并不多,大致认为执行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通过这几天的工作,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领导的教诲,前辈的带领,让我对执行局的工作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极少会主动履行自己的义务。法院的生效判决如不能实现,就会成为一纸白条,法律权威也必将因此受损,而强力保证判决的履行正是执行局的职责所在。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由于案件当事人大多对法律知识所知甚少,导致一个原本很简单的案件也会被其绕的很复杂,要当好一个执行员,不仅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还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沟通技巧。
执行人员几乎每天都要面对那些情绪过激甚至以死相逼的当事人,然而很多被执行人又抱着“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想法极力逃避执行。这个时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寻找突破口。对于条件困难确实难以执行或全部执行的案件,就要站在双方当事人的立场上,寻求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就像这几天正在执行的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被执行人在案件发生过程中几乎没有过错,但是由于未买交强险,共被判赔偿对方十四万多元。这在被执行人的观念里是受了莫大的冤屈,而且其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又身患重病,十多万的赔偿对他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考虑到实际情况,承办案件的母法官多次做双方的工作,又提供了几个方案供被执行人考虑,力求在双方利益冲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面对情绪激动的被执行人,经过一上午的耐心劝说解释工作,被执行人原本已答应配合执行,仅过了一个午饭的时间,被执行人夫妇又反悔了,拿着一瓶农药来到执行局又哭又闹喊冤,还威胁要自杀。在法官耐心细致地分析和劝说下,其最终同意冷静下来商量解决方案。
这件案子让我看到了执行工作的不易,要做一名合格的执行员,起码要具备“三心”:首先是耐心,面对不配合的当事人,往往一件案子要拖几天甚至几个月,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同当事人进行周旋,劝说;其次是细心,要善于从细微之处找出案件的突破口,从当事人细小的动作中抓住其心理,还要防止办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规避风险;最后是爱心,执行员要站在双方当事人的立场,替他们着想,理解他们,这样才能做到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虽然我各方面能力都还不足,社会经历和做事技巧也还缺乏,但我有信心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法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