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当我踏进法院的大门,透过立案庭的窗户,总能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书。久而久之,我产生了一些好奇心,询问申庭长后才知道那是立案庭的“老黄”。
老黄是一名军人,受过伤,犯过错,立过功。战争的残酷是无法想象的,当时他的部队打散了,忽地失去了音讯。家里人都以为他牺牲了,为他立了衣冠冢,县里面还给他家发了烈士证。但是老黄奇迹般地活着回来了,把悲痛欲绝的母亲从绝望中拉了回来。转业后,老黄便与法院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几年前,老黄被分配到了立案庭,主要从事诉前财产保全、庭前调解和信访接待工作。上班期间,老黄总是从早忙到晚,很少看到他在院里面闲逛。每年他调解的案子是院里面最多的,是名副其实的“调解能手”。
信访接待室是院里面最“热闹”的地方,老黄每天都耐心的接待,认真地做工作,从来没有因为当事人的唠叨发过一次脾气,说过一次狠话。我曾有疑惑:“不是说信访接待是最麻烦的事,您做了这么多年没感到厌倦吗?”,老黄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繁琐的事总要人去做,不是我做其他人也要做。上访人也不都是胡搅蛮缠的人,有些只是需要一个好的聆听者,有些只是事情想岔了方向,如果我们能当好一个忠实的听众,帮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很多事情就都会息事宁人。”
老黄是矛盾调解中心的“常客”,一旦有督办的案件,他总是奔波于当事人、庭室、和上级部门之间,上传下达。把当事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认真地去对待。因此,他是很多当事人的朋友。
二十多年的坚守,二十多年的默默付出,老黄从小小的书记员到庭长,再回到审判员,无论处于什么岗位,他都任劳任怨。在老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军转干部的服从、严谨、坚韧;看到了一名法官的耐心、随和、热情。
我很庆幸能拥有这样的同事,我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而那些默默无闻、奋斗在审判一线的法官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