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法院网讯 今年来,桃源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按照院党组及有关文件要求,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认真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转作风、创满意”等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规范量刑,让群众感受司法公正
“法官,我只贩了0.32克海洛因,而且还具有立功情节,为什么还判我3年有期徒刑?”
“被告人吴某,虽然你只贩卖了0.32克海洛因,但你系向多人多次贩毒,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四款所规定的‘情节严重’的情形,按照规定应当判处你的法定刑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庭确定你的基准刑为3年2个月,由于你具有前科劣迹,故增加基准刑的10%,但你当庭认罪,减少基准刑的5%,具有一般立功情节,减少基准刑的10%,所以最后确定的宣告刑为3年有期徒刑。你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你们这样判案,让我心服口服,本来还想上诉的,我想也没有什么必要了。”
这是法庭宣判后法官和被告人的一段对话。今年来,为切实将量刑规范化工作落到实处,该庭进一步强化“判后释疑”工作,当庭向被告人释明定罪和量刑的理由,回答被告人提出的疑问,使被告人认罪伏法,真心悔过,把权力晒在阳光下,让群众看得见公正。这样的做法,不仅降低了上诉、申诉率,而且还起到了教育罪犯、节约司法资源的作用。今年1-8月,该庭共审结规范化量刑案件共计89件105人,上诉2件,上诉率仅占2%,上诉案件均维持原判,无一件涉诉信访案件。
注重调解,让群众及时实现权益
曾有人把刑事案件的调解视为禁区,也曾有人将刑事案件的调解视为“碉堡”,但是,作为一名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刑事法官,不论是禁区还是“碉堡”,我们都必须义无反顾地前行,因为这牵涉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在被告人燕某交通肇事一案中,由于燕某系国家公职人员,如果不能判个免刑,就会丢掉自己的工作。所以燕某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希望能够与被害人的家属达成调解协议。但是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方罗某因为失母心痛,而且自己系北京的公务员,经济条件较好,由于母亲长期在北京帮自己带小孩,所以一定要求按照北京的生活标准来予以赔偿,而且态度非常坚硬,扬言说:如果不能全额赔偿到位,就宁愿不要赔偿,一定要让被告人获实刑。承办法官考虑到这种局面对双方当事人都不利,于是及时向领导汇报取得支持。法院领导亲自参与调解,并与燕某所在单位的领导进行交流。经过多方努力,最后将赔偿金额由原来的60万元降低到了225000元,由保险公司赔偿一部分、单位负责一小部分、燕某自己负责一部分,剩余不能赔偿到位的资金从燕某的工资卡中扣除,每月扣除1000元。这个案件总共调解了8次。正是法官们用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使当事人就民事赔偿达成了调解协议,赢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调解中,原告罗某曾对法官说了这样一段话:“法庭上,你们给我的感觉是威严的,而庭审后,你们又像朋友、亲人那样,不厌其烦地听我们唠叨,而且每次都是这样,一点也没有反感和不耐烦,冲着你们这亲民、爱民、为民的精神,我一定合理诉求,不给你们添额外麻烦。”
今年1-8月,该庭共审结刑附民案件25件,调解结案23件,调解率达92%,执行的标的额达100余万元。
庭审观摩,让群众参与司法活动
“今天真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原来法律也是有人情味的,以前一直以为法官判案都是秘密进行的,没想到你们都是公开的,而且还这么贴近群众,让咱们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学到法,真好!”黄石镇的刘某作为一名旁听观众,在法庭宣判后这样对法官说道。
这是一次特殊的庭审观摩。被告人陈某系年满60周岁的老人,因为看见刘某调戏患有精神病的儿媳妇,便替儿媳妇出气,结果与刘某发生打斗。陈某力不能及,被罗某打伤后,情急之下从家中拿出一支火枪将刘某射成轻伤。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当地群众都认为本案的主要责任在刘某,陈某的行为是在教训刘某,合情合理,而且陈某自己也受了伤,不应受到法律的惩罚,反响很强烈,并写出联名信请求法院对陈某从轻处罚。考虑到陈某行动不便和当地群众的反映,该庭当即决定把庭审搬到被告人的家中,并邀请了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干部、村干部参与了旁听庭审,当地的群众也都自觉参与了旁听。法庭结合陈某的犯罪情节、性质和认罪态度,最终对陈某作出了“判一缓一”的判决,大家对这个结果都很满意。
司法救助,让群众感受司法温暖
“谢谢、谢谢……”2011年5月,陬市镇的杨某接过法官送来的5万元司法救助款,一连几声谢谢,表达对法院的感激之情。杨某的母亲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难,而撞死母亲的系被告人黄某。黄某驾驶的摩托车系无牌照黑车,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其家里也是极其困难,父亲是残疾,母亲是精神病人,还是拿着低保维持生计。黄某系无业游民,120000元的赔偿款对他们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失去母亲而又讨要不到一分钱的杨某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基于这种情况,法院及时帮杨某申请到了司法救助款,解决了杨某的实际困难,也化解了一件重大的涉诉信访案件。
今年1-8月,该庭实施司法救助个案5起,帮助解决救助金额1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