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法官的耐心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保证
分享到:
作者:彭 杰  发布时间:2011-09-23 09:55:33 打印 字号: | |

 

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曾柏拉图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实却十分甜美”,这些谚语都说明耐心的重要作用: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凡工作,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就会取得一定的成功。

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立足执法办案、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司法为民同样需要耐心。我国司法的人民性要求司法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既是根本立场问题,也是工作方法问题。而坚持群众路线首先就要求法官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尊重群众,以极大的耐心加强与群众交流,切实增进群众感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如果说法官的公心(公正和无私)是司法为民的基石,那法官的耐心就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保证,是大厦的脊梁柱。法官的耐心,贯穿于整个司法过程,特别是办案过程中耐心地倾听和细致地释法,是达到司法为民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完美统一的重要途径。离开耐心谈司法为民,就会沦为纸上谈兵,缘木求鱼。

一、立案环节需要耐心。立案环节是法院司法活动的起点,其主要工作是接待当事人、接受咨询、材料的接收、审查和正式立案。立案机构是当事人迈进法院大门,向法院提起诉求的第一步,也是法院向群众展示公正效率、取得信任的形象窗口。作为站在服务群众、司法为民第一线的部门,承担了审查受理广大群众寻求司法救济起诉,申诉、来访等重要工作,此阶段工作“繁、广、杂、琐”,主要考验的就是司法工作人员的耐心。没有超凡的耐心,做不好立案工作。对于起诉、申诉、来访咨询的群众,法官们首先需要耐心的倾听;对于法律知识匮乏的群众,法官们需要耐心的解释法律和为之分析;对于情绪激动的上访信访当事人,法官们更需要耐之以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二、送达环节需要耐心。送达是诉讼的必经程序,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诉讼活动的始末,是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诉讼行为的基本联系方式和法院传递诉讼信息的手段,是实现诉讼目的的重要保证。送达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案件审理的效率和效力。送达分为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等,以直接送达为原则。司法实践中,送达也是个难题,主要表现为当事人外出务工不在家、活动范围大无固定住所、下落不明、逃避送达、拒绝签字等。往往一个案子的送达就需要司法工作人员耐心的跑来跑去好几次。

笔者至今还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一次送达,深刻体验了送达之难,感受到送达需极大的耐心。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地址,我们前往被告的户籍所在地送达,被告却不在家,经多方询问打探,终于在一个市场里面的小门面上找到了被告,被告看见我们穿着制服,开始是矢口否认她是我们要送达的当事人,几经解释才勉强承认,说明来意后,被告情绪仍然非常激动,大声咒骂,我们在此情况下只能克制情绪,忍让且耐心说服后才使其稳定情绪,终于交付相关文书,可她却拒绝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我们又耐心解释法律、说明情况近两小时后才签字。此案后来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调解结案,试想如果不是送达过程中付出耐心,简单粗暴使用留置送达的话,案件也许不可能达到最终的审理效果。

三、审判环节需要耐心。审判是指审理案件并加以裁判,是人民法院业务工作的中心和重心,更是需要莫大的耐心。庭前的琐碎准备需要耐心;开庭审理,包括提交证据、质证、辩论、调查、最后陈述等庭审工作都需要耐心;休庭和毕庭后也需要耐心审阅案卷、讨论分析案情;采信证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制作一份判决书或裁定书,都需要反复的、一字一句的酌定和核对,来不得半点马虎。

四、执行环节需要耐心。执行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案件裁判的落实情况,更涉及到法院裁判公信力的问题、是树立法律和法院权威的重要体现。“法院行不行,关键看执行”,这便是法院执行工作重要性的形象体现。由于部分公民法制观念淡漠、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查、执行财产难动、立法滞后、协助执行人难求等原因,导致执行难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当事人打一个“明白”官司,确保执行案件的执行效果。法官往往需要耐心向被执行人做工作,认真详细的法律解释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向其解释不同的法律关系需要分别处理、债权可以通过另案起诉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对裁判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等法律制度和规则。也只有耐心的说服和解释,才有可能得到被执行人的理解和配合,才能使裁判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从而实现法律、真正做到司法为民。

由此可见,法官的耐心对于始终坚持人民法官为人民、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没有良好耐心的法官是不合格的法官,是不能使群众满意的法官。作为一名人民法官,需要提高对耐心的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积极主动的改变急躁马虎、做事拖拉、怕担责任等不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加强内心修为以培养自身耐心。只有充分意识到耐心是做好一名合格人民法官、在创司法为民环境建设中的至关重要作用,才能以对自己负责、对党负责、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把耐心运用和落实到具体的办案过程当中,发挥其司法为民的重要功能。

 

来源:澧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赵 敏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