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乞讨行业乱象频生 整顿治理刻不容缓
分享到:
作者:李 俊  发布时间:2011-09-26 16:36:37 打印 字号: | |

 

前不久,郑州街头惊现“抢劫式”乞讨,专拉私家车主。趁着车辆慢行,突然就扑在挡风玻璃上,一手将10元纸币贴在玻璃上大声乞讨,一手握着生鸡蛋不给就砸——昨天傍晚6时左右,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年轻男子在郑州市农业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附近,成了过往车辆的“拦路虎”。(大河报528日报道)

前几年学界关于乞讨“职业正当性”的讨论热潮才刚掀过去,这几年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乞讨方式又将这一并不体面的行业拉上了头版头条。国外的乞讨者通过建立网站,为旅游爱好者提供自己在外地乞讨时熟悉的风土人情和旅游知识,以此换取特定的物品或钱财,并将之作为下一次外出乞讨时的经费和工具。而这些“乞丐”,原本的职业也许是白领或“IT”精英,只是他们本身热爱旅游、流浪或者厌倦了每日奔波劳累的生活,所以才“转行”乞讨。他们肯原本便是知识分子,绝不会适用一些泼皮无赖的招数,而且携带的旅游工具还可能是最先进最新款的单反。自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之后国人便有了“崇洋媚外”的恶习,连乞丐也不例外。这不,看人家外国的乞丐在网上经营做得风生水起,国内一些想不劳而获的投机分子也纷纷“东施效颦”。只不过,他们既没有各地旅游的经历,也没有通过游历丰富自身阅历的打算,于是便出现了赤裸裸的“网络乞讨”。你说在大街上死皮赖脸的追打要钱也便罢了,顶多引来国人厌恶唾骂,但是互联网世界一通,就直接将国人的脸给丢到外太空了。再者,国外的流浪汉或乞丐有时候会在地上画一些三维立体图片或者制作骷髅小人等一些新奇的玩意儿吸引路人,一些中国人也便有样学样,前些日子网上热议的美女“cosplay”在大街上求包养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将老祖宗的礼义廉耻通通丢光了。

无赖泼皮风过去之后,现在国内“乞讨界”直接走上了暴力路线,前述郑州街头“抢劫式”乞讨的男子就是一个典型。年轻力壮的健全男儿本应是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大好年华,他居然将精力全用在了歪门邪道上,不以为耻反而洋洋得意,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愤怒而又悲哀。但是,转过来想一想,他为什么会得逞,且事后还不屑地将一些一元两元的“零钱”撕碎,声称他一天少说也有三百块钱的收入,这点“小钱”他才不看在眼里?不得不承认,得逞是因为受乞讨司机的息事宁人,或者说是纵容,当然也有城管和交警的失职。这样恶劣的行径,姑且不论是否构成刑事上的抢劫罪,最起码他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是事实,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拘留个几天是完全没有疑问的。至于他后来表现出来的对“零钱”的不屑一顾,纯粹是因为钱财来得太容易以致他完全不知道珍惜,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其实,真正的乞丐应该是无力养活自己的老、弱、病、残,或者突然遭到重创急需社会救助之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有理由享受社会的善心,得到他人援助。最近,中央财政设立了用于补助各地区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专项签名,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这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今天来说,不仅是一种制度的进步,对真正的乞讨人员来说更是一种福音。只是,在好的政策落实之前,有关部门是否也应该着手整顿一下乞讨行业的人员和风气,将这些频频制造乱想的“妖魔鬼怪”从这个弱势群体中剔除出去?因为只有这样,国家的福利政策才能真正沐浴到真正需要救助的弱者身上。

 

来源:临澧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赵 敏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