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速食时代人文素养尤为重要
分享到:
作者:李 俊  发布时间:2011-09-29 15:40:56 打印 字号: | |

 

偶然在人人网邂逅了龙应台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的一篇演讲稿,立即惊为绝世之作,并迫不及待地列为收藏。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人们获得知识和答案的途径也与日俱增。相对的,当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答案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时,我很多时候都很茫然不知所措,难以辨别哪些是真、哪些可信。民主法治的进步极大地解放了言论,互联网的魔法更是使得一家之言百家传阅。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立场导致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大相径庭,而不明真相的民众则很容易被片面的言论所煽动,如果此时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则可能会造成孟德斯鸠所说的“平民的暴政”。其实,一般困惑于各类观点的大爆炸也便罢了,其对国之大局的影响毕竟有限,可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法学院的法学生来说,如果也不明真相,甚至不求甚解地跟着“瞎起哄”,那便是国之灾难和悲哀了,因为这些人将来是要进立法、行政、司法的核心机关的,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领导人。他们的价值观一旦出现偏差,影响的那就是国家的政策和制度,甚至历史的走向。这也是龙应台在台湾大学法学院做此番人文素养演讲的最深层的原因。

龙应台的演讲将知识和素养做了明确的区分。知识是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只有当知识内化于心,成为一个人的习惯或者品性时,才会显现为一个人的素养。纳粹头子希特勒,擅长政治、经济、军事,甚至音乐,可谓学富五车之士,可他用他的知识和才华做了些什么?将整个犹太民族推进地域?让全世界陷入二战的烽火硝烟?为什么?就因为他有知识却没有人文素养。近的来看,药家鑫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还是一个很有天赋的音乐人,可他用他握笔和弹钢琴的手做了什么?将一个被其撞伤的弱女子连刺八刀直至死亡?这是知识界的悲哀,也是没有人文素养的悲哀。如果没有知识而没有人文素养,倒也无可非议,毕竟动物的本性非难不得。最可怕的是知识丰富而人文素养缺位,因为此时的知识已经化为老虎的羽翼,助其作威作伥。

那么,作为法科的学生,应该怎样培养人文素养呢?龙应台提出了加强文、史、哲的学习的方式。他认为,文学能让人看到白杨树在水中的倒影。也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的是物体的客观本身,而文学能促进人与人、事、物之间的深层次的、想象空间的交流。用他的话说便是:一个坏的作家能让人看到他的愚昧,一个好的作家能让人看到愚昧的世界,而一个顶尖的作家则让人看到自身在愚昧世界中的原型,进而产生无奈和悲哀的感觉。而哲学则让人在迷宫中看到指引方向的星空,这里的星空在欧洲被成为“启蒙”。虽然这片星空在整个人类历史的棋局中可能仍然处在一个更大的迷宫中,但其在阶段性历史中的指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史学则让人看到“沙漠玫瑰”的盛开,将历史各个片面的点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人学会把握事情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脉络。对于理性的法科学生来说,文学则显得有些伤春悲秋、无病呻吟,哲学显得有些穷极无聊、没事找事,而史学则显得有些????隆⑼享撤比摺K?裕?话愕那榭鱿拢?颐鞘蔷?圆换崛ブ鞫?龃フ庑┒?鞯模?醯檬嵌允奔涞囊恢掷朔选N颐且丫?肮吡讼虬俣人魅∽钪苯印⒆罴虻ヒ沧畋?涞拇鸢福?劣谖?裁椿崾钦飧龃鸢敢约拔侍獠??谋尘耙蛩卦虿辉谖颐枪刈⒌姆段е?凇U庵炙嘉?J窖有?酵ド笾芯褪牵?缸映鱿至耍?苯臃?ㄌ酰?业绞视玫奶跷谋阒苯邮视萌?温郏?恪巴昝馈苯岚噶恕V劣谖?裁匆?视谜飧鎏跷模?/SPAN> 这样适用的法理依据和条文的立法渊源则仍然留着与问号纠缠。所以一旦同一个案情出现两个完全不一致的条文时,我们很容易便傻眼了,不知道到底从何着手、到底适用哪个条文比较好。此时一旦选择错误,冤假错案也便“理所当然”的产生了。

其实,百度的答案就像快食,虽然可解一时的饥饿,但从长远来看却因缺乏营养而对身体不利;文、史、哲则像荤素搭配科学的家常菜,看着平淡却营养全面,吃下去养胃又养心。对于法律人来说,只有加强文、史、哲的配套学习,才能对法律条文的历史渊源和立法原意更好的理解,进而在辨证地认识到其科学性之后树立对法律的绝对信仰与尊崇。也只有加强文、史、哲的学习,将所知所学转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才能真正地理解和适用人道主义的精神和内涵,才能真正地尊重和慎待人权,才能在办案的过程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来源:临澧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赵 敏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