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问美国的朋友会不会嫉妒富人住在豪华的房子里。美国的朋友感到很惊讶,不解地反问:“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做得还好!”这个人又问日本朋友同样的问题。日本朋友想了想,摇头说:“不会的。一个日本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只会主动接近那个人,和他交朋友,向他学习,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越他。”最后,这个人问中国朋友同样的问题,中国朋友眉毛一扬,理直气壮地说:“何止嫉妒?简直想宰了那些人!”这个人当场怔住了……
同样的问题,却有三个不同的答案,同样不嫉妒,美国人表现出绝对的自信,认为自己没能住上豪宅纯粹是时不我与;日本人则先接近之,然后学习之,最后超越之;中国人却表现为赤裸裸的嫉妒,并将其当作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小问题蕴含大智慧,美国久居世界第一强国之位,这与“老美”的乐观和自信相辅相成;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少却人多,所以日本人素来便以强烈的危机意识闻名于世,整个国家和所有国民都在不停地学习和超越。“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十个中国人是一堆虫。”这话说的没错,中国人本身很聪明,通过努力自然能取得成功;可是一群中国人聚在一起则可能窝里反,互相妒嫉扯后腿,净干些损人不利已的事。可见,心态造就一个民族的个性,进而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当今时代,大国之间竞争的核心已是人才,如果中国人,尤其是新生代的年轻人仍不能摆脱嫉妒的阴影,建立双赢的思维方式,那么,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别说赶超美、英、日等经济强国,只怕最终又会陷入落后挨打的愁云惨雾中。
民族这样,个人也不例外。仔细观察,我们周围总不缺乏这样的人,看到别人取得成绩,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潜规则”,美色、权势或者金钱,似乎这样便心理平衡、天下太平了,既不去想别人成功的原因,也没有丝毫自己努力、向其学习并超越他的想法。还有一些人,对于别人的成就倒不至于咬牙切齿,却成天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觉得老天亏待了自己,社会薄待了自己,可就是不想怎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典型的自己不好也看不得别人好的心态,不仅扭曲了很多人的灵魂,还酿成了不少悲剧,极大地伤害了人们的情感,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嫉妒可能会毁了一个普通人,那么,它对法官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更可怕了。因为法官拥有权威的是非判断、罪与非罪的决定权,如果这样一个本应公正公平的裁决者,却被嫉妒附了骨,那就极有可能会徇私枉法、歪曲判决。就目前的中国来说,法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与其付出不成正比。同时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收入是法官的几倍十几倍,有的已经是正科、副处甚至厅级,而法官同学则可能连副科都还不是,如果对这些东西太过在意甚至斤斤计较,则极可能心态扭曲进而亵渎神圣的司法。其实,相较于其他公务人员,法官无论学历还是能力都属优秀中的佼佼者,所以,我们有理由像美国人一样自信,坚信我们只是选择了神圣的法官职业。而如果经商,我们可能会比同辈其他人的生意做得更大;如果从政,我们也很有可能会职位更高、政绩更好。由于我国的法治土壤还不成熟,年轻的我们经验还不够,所以我们又有理由像日本人一样,要和其他优秀的法官作朋友,向他们学习经验和技艺,推动司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