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既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窗口,又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法庭机构虽小,但承担的社会责任十分重大。法庭工作开展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也关系到法院整体工作的推进。当前人民法庭工作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利益格局变化、城乡发展融合的新形势。人民群众要求提供更加贴近基层、更加方便灵活、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的愿望和需求不断上升,人民法庭受理的民事诉讼案件持续增长。这对人民法庭公正司法能力、司法为民能力和矛盾化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法庭干警需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将修德与修能伴终生。修德与修能,从古至今历来都是先贤们追求立身立人的根本。法官是社会捍卫公平正义、弘扬正气的中坚力量。在审理案件中,通过摆事实、讲法理、下结论,从生活中发现法,从各种冲突争执的利益中找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理性光芒。从这个意义上看,“修德”与“修能”是新时期人民法官对其所担负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回应,必须作为每一名法官终生的必修课程。从选择法官这一职业的那一天,就同时选择了终身学习、终身进取。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在不断更新,作为执法者必须随时全面系统地掌握不断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行为超前,经济立法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英美法系实行判例法的国家,可以利用判例随时弥补法律缺陷,而我国作为大陆法系成文法国家,需要解决因立法滞后造成的经济审判工作空区和盲区问题,及时审结各类新型案件,就必须掌握立法精神,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时期审判工作的需要。因此,人民法庭干警要加强学习,提高“善听、善言、善写”的能力。“如果法官和当事人还没说上几句就不欢而散,只能证明法官无能。”
二是要树立司法为民意识,争当司法为民的标兵。人民法庭地处审判第一线,每天都要与老百姓接触。因此,法庭干警更需要维护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王胜俊院长讲过:“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有多深,司法为民的力度就有多大。”办理一些诉讼标的额小、矛盾易激化、处理难度大的“小案”时,法庭干警一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处理。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做调解工作,积极化解双方的矛盾;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要让老百姓感到法庭就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在基层,往往有些农民在气头上或者由于其他因素在法庭上不能够说出全部案件事实,甚至还有可能不说实话。由于基层审判的这些特殊性以及基层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匮乏,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案件的审理,在一方当事人有理而提供不出相应证据的情况下,往往需要法官做进一步的调查和取证工作。尽管调查取证工作很艰苦,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掌握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分清双方当事人的责任,明确各自应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如果仅凭当事人手中的证据草率做出判决,那么就不一定能够实现实体正义。
三是要树立服务大局意识,着眼大局化解矛盾。当前,人民法院服务改革发展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新时期要把法院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思考谋划,使法院工作有效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法院自身发展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人民法庭一般设立在乡镇党委、乡镇政府所在地,法庭干警要把法庭的各项工作放在党委的全局工作和中心工作去谋划。对影响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些案件,要认真审理,突出一个“快”字和一个“好”字。“快”就是要及时高效,“好”就是要依法公正,要通过我们的审判工作为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四是要树立廉洁自律意识,维护司法公正。司法的廉洁和公正是全社会的希望所在,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而现实中,人们一方面期望和追求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有的甚至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干扰、阻碍司法公正。面对这一矛盾,作为主持正义的法官是无法回避的,法官常常成为各种腐蚀的攻击目标。这就要求法官保持高度的司法廉洁性。笔者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过多年,担任基层法庭的负责人,深知法庭干警更需要忍得委屈,忍得清贫,忍得寂寞。首先,要能忍受来自当事人方面的委屈。当事人打官司,一般都是在双方矛盾非常尖锐、难以自行调和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到法院后可以说是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心中充满了怨气,法官在很多情况下就成了当事人的出气筒。指责谩骂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严重的还有诬告甚至人身伤害,个中委屈真是难以尽说。而法官的职责就是要化解矛盾,将可能爆炸的“火药桶”排除掉。这就需要法官以极大的忍耐来面对这些委屈。只要法官严格依法审理案件,自身作风过得硬,时间会证明法官的清白。其次,要能忍受生活方面的委屈。法官在我国没有党政机关干部的流动快,升迁机会自然就少。但是,既然选择了法官职业,就要忍受法官职业本身的特点。法官职业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应当简约、淡泊而严肃。法庭远离闹市,法庭干警更需要忍得住寂寞。对于法官而言,寂寞的生活能使我们更加理性和冷静,保持理性和冷静,则是我们正确判断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关键。同时,寂寞的生活能让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与司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