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从两留学生遇害事件看语言暴力
分享到:
作者:肖富胜  发布时间:2012-04-16 08:52:45 打印 字号: | |
  4月11日,两名南加州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遭枪击,抢救无效死亡,两人均年仅23岁。风华正茂的年纪,远涉重洋,求学异国,却不幸遭此杀身之祸,命丧他乡。我想,任何人看到这则消息,都应该是感到愤怒、惋惜和哀悼,至少我是如此。但当我注意到新闻标题中用了“死于宝马车内”一语时,便隐约感到网民朋友们恐怕不会如此。

  点开评论,果不其然。只因为出国留学、又开着宝马,两名不幸遇害的留学生便被网友们果断贴上了“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随后,网民们便唾沫横飞,大张挞伐,谩骂、快意之声不绝。

  “命丧宝马内,无需证明了不是官贵家的就是富二代,死了死吧。”

   “留美、宝马车、一男一女,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没有这样的“好事”啊!”

  “还是低调点好,中国有句古话,叫乐极生悲,现在的有钱,有权人太狂妄了,死了也没人同情,希望活着的人,要以此为戒,不要在狂了。”

  他们不是恐怖分子,他们不是穷凶极恶的歹徒,他们不是祸害他人幸福的祸首,他们只是学生,两个年轻的学生,为了理想和未来在实验室奋斗到深夜的学生。说他们“该死”“不值得同情”的,实在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基于怎样的道德和良心。也许,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升斗小民被“官二代”,“富二代”,“萝卜岗”,“李刚”,“郭美美”,“煤老板”这些词汇刺痛了神经,但如何会让我们变得如此残忍、冷血、暴力、冷漠、不分青红皂白、丧尽良心?我们有理由仇富仇官,如果是为富不仁、为官不正。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理由对两个无辜的生命加以如此恶毒的评论,没有理由让两位同胞的遇害成为负面情绪的宣泄口。事实上,人们已经陷入一种文革式的狂欢之中了。一切比自己过得好的都可以成为被讨伐的对象。教授?肯定是猥亵女同学的,死得好。医生?肯定是坑患者钱的,死得好。留学生?肯定是为富不仁的商人或者贪污腐败的官员子女,死得好。一个“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不仅让死亡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把谋杀变得合情合理。这是文革的再现。给你一顶帽子——根本不管你是不是——然后就杀了你。

  思想和语言上的暴力危害之巨远甚于身体上的暴力。也许我们这个民族太不长记性,血淋淋的历史不过才过去三十余年,殷红的血色尚未褪却,伤疤尚未长好便已忘了疼。语言暴力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你今天磨刀霍霍,砍在别人身上,也许快意不已,但不要忘了,说不定哪一天这把刀会砍到了自己身上。
来源:临澧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赵 敏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