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可能都有不同的回答。“活着就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雷锋同志的答案。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短短几句话,跃然而出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力透纸背的是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情怀。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是雷锋精神的演绎,是我们每个政法干警应该牢记于心的宗旨,是每个法官的神圣追求和光荣使命。是的,法官的舞台不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不在七彩斑斓的霓虹灯下,也不在高谈阔论的喧嚣声中。法官的舞台永远在神圣的法庭之上,在庄严的国徽之下,在清脆的法槌声里,在追求公正、司法为民的实践之中。
为促进民生改善,加快“现代产业,幸福桃源”发展进程,今年初,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作风建设“百千万”工程的决定。随后,桃源法院迅速出台了《干警帮联群众实施方案》,确定帮联任务、帮联对象,明确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动员全院干警积极参与。此后,干警们以庭室为单位,纷纷深入基层、走访群众、结对帮扶、为民解难,拉开了走访帮联大序幕。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全院共有98名干警走访帮联了220户,帮扶困难群众87户,共送上慰问金2万余元。
作为桃源法院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这项浩大的民生工程,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帮联对象姚老家里的情景——那天,天空下着雨,刺骨的寒风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时令已是春季。2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理公港金鸡山村村委会,而后,缺乏农村生活经验的我,穿着高跟鞋,跌跌撞撞跟着大伙儿又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当村干部指着一个由几根木棒搭成的小棚子,对我们说“这就是姚老家”时,我无比惊讶,眼前,那歪歪斜斜的小木棚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姚老把我们让进屋,迎面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婆婆,正往火炉里添柴。整个房间一览无余:一张发黑的圆桌,三把吱吱作响的木椅,一个旧式木柜,一张简单的小床。我们一行的到来,让小屋霎时变得特别拥挤。姚老慌忙拭去木椅上的灰尘,口中念叨:“没有准备,让县里来的领导见笑了!”因为我们五人无法全部落座,姚老显得手足无措。
通过交谈,我们得知,那位老婆婆就是姚老的老伴,早年因为脑梗塞偏瘫了,如今一条腿已经残废,加上脑血栓、风湿等并发疾病,每个月医药费至少都需要300多块。姚老虽有一个女儿,但已远嫁他乡……听着姚老悲凉的叙述,我如鲠在喉,赶紧掏出身上的200元钱递给老婆婆,没想到老婆婆居然泪流满面,她双手哆嗦,哽咽着说:“我的病把县里的领导都拖累了,我家没打过官司,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法官,没想到法官会关心我这个残疾人。”
从姚老家里出来后,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我们的群众是那么淳朴和善良,他们对干部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一句关怀,一声问候,他们便倍感温情。这,让我对人民群众肃然起敬。
在桃源法院,干警们怀着这种敬意,积极开展帮联活动,将“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他们送法下乡,为民普法;他们巡回办案,减轻民负;他们公正审判,维护民权;他们注重调解,化解民怨。
桃花源法庭,虽然只有5名干警,其中4名审判人员都是女同志,但是她们承担着4镇7乡21万多人口的审判执行工作。这些乡镇大多地处偏远山区,最远的村庄距法庭150多华里,交通十分不便。为了方便当事人,解决群众诉求难、减轻群众投诉累,女法官们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不断加大巡回办案力度。她们以昂然挺拔的姿态跋涉于崎岖山路,她们用女性独有的温柔和细腻帮助邻里乡亲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她们以默默的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理念……她们,是绽放在“百千万”活动中最美丽、最灿烂的铿锵玫瑰!
这就是我们的法官,他们辛勤耕耘,时刻忠于职守;他们铮铮铁骨,信念高于一切;他们侠骨柔情,真诚为民排忧;他们默默奉献,行动多于言语……他们用一份份辛劳,一滴滴汗水,一次次行动汇聚成“百千万”的浩大声势,那是人民法官铿锵行动,是温暖人心的浩荡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