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下跪执法”,法律不能下跪

分享到:
作者:易继华  发布时间:2012-05-15 09:36:14 打印 字号: | |
  近日,一条“济南城管下跪劝商贩”的微博引起舆论关注。济南大明湖东门,当城管要对一位年轻女商贩的经营物品进行扣留时,女商贩抱着孩子给城管下跪,见状,城管人员也向女商贩跪了下去。(据5月6日《齐鲁晚报》)

  执法者以下跪的方式请求违法者配合其执法,接受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滑天下之大稽的“执法方式”,不得不引人深思。网络予以关注甚至热炒,是与非、当与否、赞成与反对之声相互交织,笔者认为,“下跪执法”无异于让法律下跪。

  “下跪执法”暴露执法的软弱。

  关于“下跪”,民间常表示认错、道歉、赔罪的意思,民间下跪有时还是一种礼仪,含有敬畏的意思。如果说济南那位女商贩下跪是向城管执法者表示认错、道歉、赔罪的意思,并请求宽恕,执法者大可不必也向其表示认错、道歉、赔罪,难道执法错误?如果说女商贩下跪表示对法律的敬畏,向执法者行大礼,以求谅解,则执法者能因“还礼”而私自对其违法行为谅解吗?

  我国法律的制订与实施,是国家和社会公共秩序与公共利益得以维护的根本保障。城管执法,是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执法者一旦穿上制服,执法时的身份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国家法律,代表社会公共秩序与利益,执法者“下跪执法”,无异于让法律下跪,让社会公共秩序与利益丧失尊严。法律是社会规则的底线,法律的遵守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义务,法律的执行应是强制的,没有价钱可讲,没有情感可以参杂,即使小商贩为了生计,也不是违法的理由,其谋生手段和方式只能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违法则应追究,同情替代不了法律。由此,笔者联想到香港的卫生执法。香港算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长年累月外来人口汇集香港,人员管理复杂,但是,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环境卫生用一尘不染一点不为过,究其原因,执法严格。如吸烟、丢纸屑、随地吐痰,最高可罚5千港币(约合人民币4千余元),如因违反被查而拒不接受处罚,则有相应的法律予以制裁,直至追究刑事责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城市管理脏、乱、差等,许多法律未能很好地执行,许多地方的社会秩序常被任意破坏,执法环境不佳,法律的执行力不强和执法的软弱是其缘由,出现“下跪执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下跪执法”体现执法的无奈。

  客观地讲,女贩下跪不是行礼,是示弱,是应对城管执法的一种策略,城管与小贩间的一旦发生冲突,女贩下跪,把自己生活的艰辛进行表露,博得路人的同情,此时若要扣她的物品,在社会公众眼里,城管执法人员无疑成恃强凌弱者,或遭路人的道义谴责。城管执法人员,为了保证法律的执行、秩序的维持和违法行为的被处罚,不得不“下跪执法”,请求违法者对执法者的配合与谅解,这如同面对一个被即将执行死刑的罪犯,行刑者放下强势的姿态,请求死刑犯配合与谅解一样滑稽,体现出当下执法的无奈。执法为何变得如此,究其原因,法制不够完善,许多法律的可操作性缺乏,导致执法者难以执行;执法环境不佳,执法中的违法干预、人情因素、权法纠结等影响公正执法,依法治国未能落到实处;部分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低下,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缺乏规范的执法行为与执法流程,文明执法、和谐执法难以保障,暴力执法偶有出现,执法冲突时常发生,执法权威难以树立。

  “下跪执法”舆论不应偏颇。

  城管和小贩之间的管理、被管理关系,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出现过。小贩为了生计,四处摆摊经营,城管为了城市更文明,四处围追堵截。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城管和小贩成了对立面,时常发生一一些对抗激烈而纠结的故事,甚至有少数城管执法人员打伤人和被打伤的情形,社会舆论对此大肆炒作,城管执法人员被贴上了“强取豪夺”、“飞扬跋扈”、“野蛮执法”等标签,多被社会舆论谴责,而小贩成为孤立无援的弱势群体,则被社会舆论袒护。这样的舆论导向,影响了城市管理者的形象,影响了执法的公信力,影响了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地位。济南城管的“下跪执法”,舆论大多予以赞赏,甚至命名为一种执法方式,就是表明舆论对城管执法应当保持更多执法柔性的愿望。笔者认为,舆论对此不应偏颇。这正如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所言:“眼神执法、下跪执法、女性温柔执法等,只能止一时之痒。”事实确实如此,破解城管执法难问题,应该从整个社会管理、城市规划入手,从疏导、管理、规范等多方面加以解决,而创新社会管理,法治原则应是最基本的原则,因为法律所代表的就是社会公共利益,应当能够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拥护和支持。

  《韩非子·有度》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建立一支公正、高效、严肃、规范、廉洁的执法队伍是保障法律有效执行的前提。执法者可以更多体现执法的人性化,在严肃执法的同时注重执法的灵活性,但代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不能“下跪”,法律的尊严不容亵渎。但愿“下跪执法”这样的黑色幽默不再发生。
来源:临澧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赵 敏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