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是忙不完,刚刚整理好手头的工作,又有新的任务来临,每天似乎难有闲暇整理自己的思绪。我把每天饭后走沅江河堤当成习惯,也正好利用此时梳理一天的工作,除却所有烦恼。
桃源县城地方小,人们的去处真不多,加之今年的天气很奇怪,总是晴一天雨三天的,但除了部分人喜欢窝在屋里外,很多人还是愿意到沅江边走走看看,其中大部分是奔着跳舞去的。而我行走在江边,不仅喜欢观察人们的表情,更喜欢静静地梳理自己的一天或一段。
夏日,傍晚的江边, 景色迷人,对岸烟雾扭动,犹如仙女舞袖,堤上柳绿翠翠,沁人心田,还有画廊深处的三杰亭,顿时让我忆想起那个艰苦血腥的年代。试想宋教仁等英烈们为国人舍弃头颅的气势和行为,用“伟大”一词形容都显苍白。但假如他们仅仅是因为参加革命英年早逝,而没有一系列的壮举,后人们会如此深情地缅怀吗?这让我联想到和平年代的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后人们更多的忆起我们呢?国家虽不会要我们征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总要做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至于功与过,任由后人评说。
我是一名法律人,经常思索我们怎样做才能建设真正的法治幸福社会,像香港那样,社会井然有序,街道漂亮干净,人们互相礼让。但现实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很多基层老百姓生活质量差,文化不高,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有少部分人出现问题不是靠武力就是靠上访和找后门来解决,即使诉讼了,判他赢他舒服,判他输,则一辈子赖上了。但大部分循规蹈矩的人们还是不知道如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判决的结果只知道是输还是赢,但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既不懂也不能理解,这让我看到了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荆棘,法律人的步履维艰。这也应是革命先烈们在追寻幸福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所想到的,只是我们所处的年代所梦想的内容不同罢了,但心中的那个梦依旧在延续。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是做梦,还要做事,要认真厘清每一案件的法律关系,细心考量每一案件的处理效果,正确对待每一名当事人的利益。正因为中国多年来的人治思想根深蒂固,现在提法治,不仅我们的老百姓没有深刻领悟,即使国家有些职能部门也还没有做好走法治建设道路的准备。所以我们很难,但不能因为难就止步不前,每一个成功的典范都证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有突破,并取得实质性的胜利。
当然,我们不能背负包袱前行,要轻装上阵,快乐行进,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更多的矛盾和纠纷,学会平衡社会各方的利益,学会向当事人传递法治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应淡薄名利,求得工作的踏实和心灵的净土,曾有唐代诗人李涉一首《题鹤林寺壁》,诗云: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对于名与利的心境应多想想“偷得浮生半日闲”,以此来平和在物欲横流社会中容易浮躁的心态。
望着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江水,看着那一艘艘消逝在天际的船只,圣灵在我心中启示,使我触景生情,心中不由得涌起了更多的人生感悟。是的,那翻滚的波浪在水面上此起彼伏,涌动向前的气势,不就是我们精彩的一生吗?波浪起伏、坎坷不平。波浪如此,人如此,法治幸福社会的建设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