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公招进汉寿法院,分配到坡头法庭担任书记员不到一个月,对法院工作的一切都感到新鲜的我,第一次从办案中领略到了“柔”的力量。
那年11月下旬的一天,气温微冷,窗外雨声淅沥。突然间办公室的门被大力推开,一股冷空气裹携着雨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位头戴摩托车安全帽的中年男子大踏步走进来问道:我是代某某,是你们通知我来的吧?
我愣了一下,原来他是我们庭近期受理的一起离婚案件的被告。他穿着一件棕色的旧皮夹克,淋湿的肩头有水珠滑落,双膝系着骑摩托车御寒用的皮质护膝,但见他面有愠色,神情粗旷蛮横,好似当被告是极丢脸的事:“她居然起诉我,你们把她叫过来,我今天要杀了她!”
陈庭长迎上去,招呼着:“请到这边坐,别激动,有什么话好好说不要吵。我们今天通知你来,一是把诉讼副本发给你,你总得知道她为什么要和你离婚吧,二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你们之间究竟为什么闹矛盾,我们帮你分析分析。婚不是哪个先起诉离就能离的,到法院来不是坏事,兴许我们能帮你们把结解开呢。来,喝口水,我们坐着说。”
可代某某仍处于激动的情绪中,只自顾自地质问他未到场的妻子凭什么起诉离婚,同时说着二人婚姻生活中的一些纠葛,并表示坚决不同意离婚。过了许久,当我们把诉讼副本送到他手中时,他警觉地表示不签字。陈庭长反复解释“我们受理了你爱人的起诉,把她的诉状副本、法院的举证通知书、诉讼须知等材料送给你,让你知道她为什么要提出离婚,离婚有什么请求,你有哪些诉讼权利与义务,是法院的办案程序。”他不听,认为被爱人告上法庭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并扬言一旦见了妻子就要杀掉她。最后,他恼怒地把诉讼副本扔在桌上,反身摔门而去。
过了几分钟,他突然返回办公室,抓起桌上的诉讼副本就走,撂下一句话“发给我的东西(文件)我要拿走。”在我们的错愕中,他像风一样进来又像风一样走了。
我见他表现出暴躁的情绪并扬言一旦见了他的妻子就要杀掉她,不禁替原告担忧起来,唯恐开庭那天他做出激烈的事情来。
开庭那天他准时到了法庭,见到原告,除了就一些琐事进行激烈争吵外,并没有再说人身威胁的话语。我发现原告的话语气势也不弱,不禁猜想也许这种对抗是他们相处的一种方式,双方说不定有调解和好的可能。
原、被告双方均系再婚,共同生活了近十年,婚后没有生育子女,主要夫妻共同财产是一幢两间两层砖混结构楼房。
为了缓和双方的情绪,承办法官决定在开庭前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中,双方都据理力争,互相数落对方的不是,承办法官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双方却都硬着脖子,撑着面子,堵着气不肯和好。承办法官只得转而进行离婚调解,但双方因房屋归属问题未达成协议。庭前调解笔录由原、被告双方签字时,我和承办法官见到被告用粗糙的右手写出洒脱大气的签名字体,均由衷地赞美起来“你的字写得真好!”却未曾想这一句简单的赞美竟让他粗旷的神色发生了变化,他的脸色明显平和许多,竟不好意思地露出了微笑。
通常暴躁的脾气可因某些琐事而触发,也可因某些琐事而消融。人与人进行社会交往时,情绪往往具有感染力。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怨怼和对抗,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便不至于矛盾重重。
或许是我们的真诚赞叹感染了他,开庭时,被告的语气已较庭前调解时平缓了许多,原告也不再针锋相对,双方的矛盾逐渐缓和。庭审调解阶段,承办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婚姻关系中发生争执再所难免,有了矛盾,有了问题不要回避,多沟通,应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离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看你们双方都系再婚,对婚姻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能走在一起本身就不容易,更何况你们已经共同生活了近十年,对彼此的性格、生活习惯、处世态度都应该比较了解。感情基础是牢固的,尽管平时会因一些琐事发生争执,但牙齿和舌头尚且不能相安无事呢,双方要彼此珍惜,对对方多一些理解与宽容。据我观察,被告的脾气还是要改一改,对自己的妻子要呵护;原告呢,你了解被告是个急脾气,硬碰硬是不行的,平常与他相处要柔和一点,多理解,多包容……”一席话,原、被告双方终于不再争执,被告坦承以后会克制急躁的脾气,原告也表示愿意给被告改正的机会。
由此,我领悟到:温柔和理解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式。我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如此,在做当事人调解工作的时候更是如此。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善用“柔”的力量,以柔克刚,那么人生之路上,我们收获的必定比失去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