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挤过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我如愿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根据法院的安排,我被分到漆河派出法庭。如今已经在法庭度过了一年时光。
初进法院,少不了新进人员的那段青涩时光,刚到法庭报到的我,心中颇感失落。初出大学校门,仍幻想着自己的未来是在高高的审判席上、森严的法庭之中,面对双方律师的激辩,敲击法槌,明断是非,维护正义。而映入我眼帘的,只不过是一栋不起眼的二层楼房,恰似农家的庭院,和那进进出出,穿着随意得甚至有点邋遢的村民们。后来,渐渐地和同事熟悉了,逐渐地融入并开始喜欢上了这个法庭。虽然这里小到一张饭桌就能坐下法庭全部的人,但这里却是一个善用法律者为基层群众定纷止争的大舞台。
法庭的工作经验使我明白,群众需要的法庭是能够真正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法庭。因为我们面对的大多是辖区乡镇的农民,他们对现行法律了解甚少,也许在他们身上很难看到对法律的信仰,但他们同样渴求正义,但同时他们对程序正义的不了解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我们面对的纠纷是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家庭纠纷,这就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查清案件的事实,往往我们在要求当事人举证证明自己所说的事实时,他们会两手一摊,一句“你们可以去调查”常常就是当事人对举证责任的全部回答。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通过耐心的询问,仔细研究现有证据材料和抽时间实地走访来增加对案件事实的了解。这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很累很苦,但看到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后当事人满意的笑容和信服的言语时,苦和累也就会变成为我们满足的笑容。
法庭的工作是平淡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简易民事纠纷;法庭的工作又是繁琐的,我们不仅要做法官、书记员,还要做普法老师、法律宣传员;法庭的工作是忙碌的,赶场的村民常常九点、十点甚至更晚才能来到法庭办事,因此中午不休息,连续上班的情况屡见不鲜,下村走访亦是家常便饭。但只要看到当事人拿到赔偿款时那感激的目光,年轻夫妻破镜重圆时的相视一笑,反目父子和好后的会心相望,与同事为案件争得面红耳赤后的畅快淋漓,过往的那些迷惘和疲惫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法庭工作的这一年中,我从事着最热爱的法律事业,维护着公平与正义,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坚守在基层法庭的审判岗位,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在这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