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基层法院执行法官,在多年的执行工作生涯中,既历经了无数针尖对麦芒般的激烈场面,也历经了和风细雨般的温馨场景。有的人认为强制执行更能体现法院的权威,但我更偏重于采取柔和的手段执行,因为强制执行也好,和解执行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法院生效裁判的权威,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攻坚克难的执行虽令人荡气回肠,春风化雨的执行更令人回味。
一是要态度和气,认真倾听,消除情绪上的对立。当事人来了给一杯暖心的热茶,让其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一句真诚的问候,让其感受到你的真心。让本来因官司筋疲力尽的当事人感受到一种人情的温暖,这样当事人就会主动地站在执行人员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执行难。石某与曹某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石某在一审被误判,通过高院审理才得以纠正。在一审法院进入执行后,对我们有抵触情绪,很不配合。端茶不喝,请坐站着,执行人员依旧不愠不火,面带笑容,在真诚的感染下,石某不知不觉坐了下来,端起茶杯,诉说着自己的审判中受到的委屈。他喝了三杯茶,执行人员坐着不动听了他讲了一个半小时。倾听完明白了症结,对症普法,慢慢地,他对审判出现错误理解了,对我们也有信任了。石某从怪法院到理解了法院,而且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执行中来。案子虽然现在尚未执结,但石某表示理解,认为执行人员尽了力,辛苦了。
二是将关心落到实处,真诚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关心不能停留在口头,更要落到实处。申请人董某年过七十,儿子被周某伤害致死后与孙子相依为命,案件执行标的赔偿款达40多万元,被执行人周某在狱中服刑,已与老婆离婚,无财产可供执行。董某抱着儿子的相片多次到政府、人大要求执行,要生活费。老人的要求没有错。执行局多次把老人从人大、政府接到法院,耐心的做工作,并想办法为其解决了5000元的司法救助金。没想到老人拿到救助金的第二天早上,又抱着儿子的遗像坐在法院的大坪里,引来好多人围观。见此情景,我拔开人群走上去对老人家说:“老人家你有什么问题请给我说,我来给你解决。”然后扶着老人家到办公室,一杯热茶递给他,要他有什么问题告诉我。老人说了很多,在其颠倒无序的唠叨中,我听明白了,他对法院的执行没有意见,法院想办法给他解决了生活费他表示感谢,就是在家中有些想念死去的儿子,小儿子没和他住在一起,儿媳都不搭理他,被子都晒不动了,想到这些心里不快就抱着儿子的遗像出来了。我劝老人先回家,承诺次日去他家会会他小儿子。第二天,我和局里两位同志早早的来到了老人家里,帮他晒被子、打扫卫生、码煤,并找来其小儿子、儿媳,从情理法三方面为他们上了一堂赡养老人的法律讲座,二人惭愧地低头向老人认错,表示会经常回来看老人。从此,老人再也没有抱着儿子的遗像上过访。
三是当群众的贴心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有的执行人员认为只要自己穷尽了执行措施,即便没有执行到位也事不关己,当事人来了既不解释,也不宣传。认为当事人不懂法,是无理闹访、缠访,说得再多也不会听。或许有的当事人是无理取闹,但更多的是因为权益得不到实现所带来的焦虑心理所致,如果执行人员能认真地倾听他们的疾苦,耐心地做解释,他们是不会听不进去的。执行人员的耐心解释解决不了执行难,但我相信因执行难引发的上访会越来越少。执行难难在赖与贫。赖则无法找到财产,贫则无可供执行财产。但只要我们执行人员对待当事人如春风化雨般温馨,当事人是会对我们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谅解的。
执行工作中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因执行所引发的对立与矛盾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