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谈到法院时,首联想到的是威严肃穆的法庭和身着制服在办公室办案的法官们,冷漠、严肃、清闲等众多负面词汇被社会一部分群体不理性的附加到全体法官身上,造成社会对司法的不信任和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误解。作为基层法庭的工作人员,我想通过我们真实的日常工作记录,还原一个被社会误读的群体。
2013年10月9日,津市市人民法院新洲法庭,决定对几起民事纠纷案件进行现场调查。其中一起为离婚纠纷案件,原告朱某(女)与被告何某(男)系夫妻,同村村民,何某曾有一份正式工作,为单位开车,日子不算富裕,但小康的生活已让不少村民欣羡。婚后的何某爱打牌的喜好逐渐成了恶习,一夜暴富心理让他开始走上赌博的不归路,短短时间内就输欠下几十万元。面对巨额债务,他不敢对面责任,最终选择了逃跑,抛弃了父母和妻儿。2013年3月,妻子何某在忍受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家庭破裂的现实面前,终于向法院提出了离婚诉讼。法院受理此案后,慎重的考虑到被告此时下落不明,如果就此草率进行缺席审判,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和子女抚养归属等问题,很可能因为被告的缺席,而作出不利判决。因此,进行现场调查,核实真实情况,是法院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公正判决所作出的重要决定。
为寻找到下落不明被告的线索,我们先驱车十几里到村委会进行询问,了解了双方的婚姻和财产状况,获取了被告近期动向和他父母住所地址。为取得更多、更直接的信息,法庭工作人员,在当地司法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再次驱车十里路前往被告何某的父母家了解详情。深往农村腹地的路途很不好走,一车宽的破损路基上,充满着未知险况。路上,村干部告诉我们,我们即便找到了他父母家,也很有可能找不到人,农村人白天时候大多在外面务农务工。听到这里,我们感到了一阵忐忑,害怕一上午辛勤付出就这样付诸东流。赶到何某父母家时,已是中午一点,看到大门紧锁,我们顿感失落。全车人都不甘心就这样回去,决定下到棉花地里再去找一找,沿着棉花地的田埂上走了许久,半人个高棉花植株,遮挡了我们的寻找视线,我们不得不更加细致,生怕错过了身匐在地里任何一个老农。
黄天不负有心人,我们找到了正在摘棉花的何某母亲万某,在明确来意、安抚情绪后,我们一起回到了住所,顺利做完了调查笔录,获取了何某现身处广州打工和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面对收获,我们甚感欣慰,此时却已是下午两点半,在路边草草吃过午饭后,我们又接着赶往另一起案件调查。
这虽然只是新洲法庭最平常、琐碎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它却是基层法庭和工作人员的最真实的工作、生活写照,对公平公正的法律信仰,我们执着追求,敢置身险境,又专精细节,时刻警醒责任重大,谨慎作出每一个裁判。我们的工作,并不是拿着俸禄,坐在办公室中,享受着阳春白雪。其实,我们也是人民群众一员,用人民赋予权利,用专业的法律知识,用横持在心中的天平,权衡这个社会矛盾的公正解决,法庭并不是我们唯一办公地点,田间地头、工矿企业,哪里需要法律,哪里需要公正,我们就在哪里的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