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的夜,一个倚坐在公社食堂门槛的身影迟迟不肯离去,是周总理,他在守望着,守望着冒着倾盆大雨雨赶往瓜地的人民能将刚刚贴好的瓜苗抢救;他在守望着,守望着能将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建设起来;他在守望着,守望着能让刚刚站起来的人民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幸福……
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来到伯延走访老同志家庭,探望老人,亲自到地里帮群众贴地瓜苗……就在总理与大伙一起将地瓜苗刚贴好的当天晚上,风雨雷电大作,全公社男同胞都冒雨出动到地里抢救地瓜苗,身体虚弱的周总理也冒雨前往,看到冒雨在地里抢救瓜苗的人民,周总理不禁热泪盈眶,总理赶忙回到公社食堂,替大伙煮起了红糖水。
“一碗不甜的红糖水,都舍不得送到田里,我这个总理不称职啊!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现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大雨之夜,总理倚坐在伯延公社食堂的门槛上,对身后的秘书如是感慨。
这是我院近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全院干警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出现的一幕。这一幕,让我看到了周总理的忧国忧民,感受到党员与群众的淳朴真挚的雨水之情,也诠释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同志应如何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首先要做到“亲民”。周总理与群众一起下田地贴地瓜苗,雨夜中不顾一切奔赴瓜苗地,这些事虽平凡,然总理与群众一起下田种苗,体会百姓的劳作,分享百姓的生活,深入到群众中去却是不平凡之事。我们都是从群众中来,最后却都要回归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就要像周总理一样,弯下身子,坐下板凳,接地气,感受群众的疾苦,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坚持群众路线,还要做到“为民”。“为民”,是到群众中去的延伸与升华,仅仅“亲民”却做不到不“为民”,那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周总理在伯延的四个昼夜虽短,但在吃饭问题、喝水问题等生活细微处他都在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出谋划策。一碗不甜的红糖水却充溢着总理对群众满怀的关心,瓜田里倒回瓦罐的一大碗水,是倒进总理对群众的丝丝牵挂。我认为,这些都是坚持群众路线最核心、最本质的,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将自己紧紧地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正是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与指导思想。希望这部影片能勉励所有的党员同志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自上而下,从自身做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亲民、为民”,成为事事关切百姓、时时为百姓着想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