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一份孩子亲笔的证据
分享到:
作者:朱海文  发布时间:2014-05-05 10:12:52 打印 字号: | |
  覃某与郑某的一起离婚案件的第二次庭审已于近日结束,法庭最终判决不准予原、被告离婚,其结果从维系家庭稳定的角度来看可谓是再好不过的结局,但庭审过程中,原告覃某为证明被告郑某不尽家庭义务所提交的一份13岁的孩子亲笔书写的证据却让笔者久久不能释怀。

  常言道: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陪伴者,在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行为都会对孩子的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起离婚案件中,原告郑某为达到让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的目的,让孩子“自愿”书写了一份控诉其生父的书信并提交法庭。乍一看,其实孩子是了解这起案件真实情况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人,但他同时也是最令人心寒的证人,很难想象一个还没成年懂事的孩子会不希望自己有个完整的家,会“自愿”写下“我支持我的父亲、母亲离婚”的语句,笔者并不想就事论事的讨论这份证据的真实性,因为即使它是真实的,也是不为人所接受的,笔者在此只想就这份证据背后所隐藏着的人性的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

  就在前不久,笔者收看了《行尸走肉》第三季,剧中描述的是在一个全球感染行尸病毒的环境下,任何人的死亡或者是被行尸咬过的人都会成为行尸的一员并去攻击其他正常的人类。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的秩序都已经崩坏,没有法律的约束,人们各自三五成群的结合在一起,除了要抵御随时可能攻击的行尸,还得为了保护家人提防心怀不轨的其他的“正常人”。而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人性的问题也就曝露到了极致,剧中有一个野外的生存团队,也是笔者一直所欣赏的,因为在剧中的环境,他们不得不让孩子经历击杀行尸甚至击杀被行尸咬过的亲人的血腥场面,但每次战斗的打响或者执行,他们都努力做到让孩子回避,并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本领。

  或许这个团队对孩子的做法能够给类似于覃某这样的母亲一些启示,离婚其实就如同在一个家庭里要“击杀”掉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是父母间的事,对孩子而言是残忍的,而案件中覃某却坚持让孩子写下一封控诉其生父的书信,这就如同在剧中要孩子直面击杀自己的亲人一般,或许在不得已的时候,这也是身不由己的事情,但笔者想说明的是这份证据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残忍。笔者在此不想评论这份证据的对与错。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其实孩子更是父母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希望中成长,父母教会了他什么,他就会继承什么,这种“教”既需要“言传”,也需要“身教”。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做了不好的事情,那并代表孩子就会朝着坏的方向成长,它还在于父母在犯错后能否纠正自己的错误重新为孩子树立榜样,但如果那是一个无法复原的事实,还请父母能够诚恳的为孩子道歉,并希望他们将来能够走上正确的道路。
来源:石门法院网
责任编辑:马建平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