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老师曾经说过:“一个的新闻工作者,如果要写出优秀的新闻报道,那么他必须融入生活、贴近群众,唯有如此,他才能懂得群众的需求、百姓的疾苦,才能将群众的呼声转化成篇篇优秀的新闻报道。”新闻也好,法律也好,我想,都是关于人的一门学科,都要求熟悉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生活,深刻的洞悉我们这个社会。要学会懂得人,懂得人的语言,懂得人的想法,懂得别人的需要和诉求。这样你才能做好我们的工作”。焦裕禄、孔繁森、雷锋,这些党的好干部,凭什么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其实,凭的就是一颗懂得别人的真心。
司法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法院是定纷止争、排除矛盾、为民解忧的神圣之地,身处在着神圣的地方,让我对实现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司法为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入法院2年多的时间里,我目睹了一幕幕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动人情景,参与了一次又一次维护公平正义、践行司法为民的法院活动,此时此刻,我才真正地明白了法官的使命,从前对生活的疑问和困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身边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告诉我,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身边一个个忙绿的身影,一盏盏亮到深夜的灯火告诉我,在威严背后是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在职责背后是辛勤的工作和付出。
有条著名的法谚说,“任何法都是为人而设计的。”法律的力量,既来自于司法的善良和公正,来自于权力的谦抑和自律,更来自于其本身对人的尊重、珍视、理解和关怀。一个法官的一生可能就是不断地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一生,但我认为,一个法官的一生更是用其宽容和悲悯的人文关怀为司法传递温度的一生。尽管法律的语言是冰冷的,正如《法理学》教科书所述,他是“冷静的、刚硬的、简洁的、合逻辑的”,但我想,只要我们在办案过程中,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定能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法律传递出的温暖。
“天下无易成之业,亦无不可成之业,各守乃业,则业无不成。”普天下的大事,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做到的,但也没有什么大事是做不到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方向,那么我们想做的事情终将如愿以偿。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虽然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虽然没有色彩多样的舞台,虽然没有曲调高亢的颂歌,却要时刻牢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根本宗旨,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用一颗忠诚的心,用脉搏中流淌着公平和正义的血液,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司法。剑胆除恶,琴心护法,为“金色天平”增辉,为“赤色法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