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老杨打官司
分享到:
作者:阿 毅  发布时间:2014-06-06 09:59:33 打印 字号: | |
  一

  老杨到了县城里的法院,把一叠材料交给立案大厅的法官,要求立案。他没有落镇上的法庭。经过多年的上访,他总结一条,要尽可能到最上头的部门。

  立案庭的周庭长告诉老杨,案件还是要回到镇上的新洲法庭去办。老杨有些犹豫,周庭长向老杨解释了法院立案的相关规定,又拨通了新洲法庭的电话,告诉法庭干警老杨案件立案的情况。

  老杨回到新洲法庭,小宋法官接待了他,审查了老杨递过的材料后,告知老杨案件可以受理,让老杨先回去,之后会通知开庭等事宜。

  在老杨看来,立案的程序好象比较简单。他本来还有一些话想说给法官听的,看到年轻的小宋法官,他对案件的处理略略有些担心。

                  二

  立案时,老杨预交了500元诉讼费。这次打官司,老杨向弟弟借了3000元。这些年,因为上访,老杨花了不少钱,也借了不少钱,借了还,还了再借。他儿子和女儿女婿并不支持他上访、打官司,尽管对老杨两老很孝顺,但老杨若是讲到上访、打官司,一般是不给他钱的。老杨只有找他的兄弟,他兄弟是七年前老杨“毁林事件”的调停人,所以老杨借钱到他那里,他也不好拒绝。

                  三

  老杨所在的村座落在白云山下。七年前,老杨是村上七组的组长。当时的农村,承包田地需要交提留承包款,农民种地并不赚钱,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所以很多山林、田地都荒芜着,而村一级集体组织负债很多,所以县里进行乡镇二级“消赤减债”。但凡是闲置的山林、堰塘之类的,都拿出来进行拍卖,其中老杨组里一块120亩左右的山林承包经营权被卖了出去,期限20年,买主是邻县叫郑义的老板。

  郑义和村里签了合同,第二年开春的时候,山林里栽上小树苗。开头倒也相安无事,可是不久老杨就找到村里,说这片山林有5亩多是他的,他要求收回来。村里说已经卖出去了,人家都栽了树,怎么能说收就收回呢。老杨又找到镇政府,镇政府协调了几次,没能处理下来。中间老杨还找了郑义,话不投机,两人吵了一架。老杨一边继续向政府反映,一边在树林间栽上棉花。一天,老杨再一次到镇政府,管事的副镇长责怪他不支持政府的工作。老杨气呼呼地回到村里,家也不落,直接到树林里把郑义栽的树苗拨了一片。

  郑义报了警。第二天,县里公安林业分局通知老杨到公安局。老杨心想,拨的自家地上的东西,不会有什么事,于是径直到了县公安局。晚上,县公安局以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对老杨进行了刑事拘留。

  老杨的弟弟当时在县里的回收公司当经理,回到老家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老杨的家人把老杨被拘留的事告诉老杨的弟弟。弟弟心急火燎,忙着找到公安局和镇政府打听情况,商量解决办法。公安局说,最好和郑义达成谅解协议,给郑义赔偿树苗被毁的损失,然后,郑老板放弃追究老杨的刑事责任。经过鉴定,郑义被毁的林木价值9520元。

  老杨弟弟到了邻县,找到郑义,给他说上好话。郑义也算好说话,双方商量了赔偿的数目23000元。老杨弟弟把钱交到公安局,拟订了《毁损苗木赔偿协议》,和公安局的人一起到看守所,见到老杨,让老杨在协议书上摁上指印。在看守所呆了四天,老杨被释放回家。

                   四

  老杨被关进看守所的那年,刚好六十岁。从看守所回到家里,老杨一连十天半月没出家门,家里女儿、女婿都在城里工作,那段时间连着回家看了他几次,老杨也不怎么说话,老杨弟弟也回家看了他二次,劝他心宽点,说那赔偿的钱不用他还了。老杨一声不吭地从里屋拿出23000元递给老弟,回头坐在屋檐上一言不发。

  又过了几天,老杨一个人进了一趟城,回家时袋子里鼓鼓襄襄像是装一些书。接下来,邻居连老杨在屋檐下坐坐也难得见到了。

                   五

  老杨开始上访。七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到了市里的公安局、省信访局、省公安厅,拿着上头这些部门的转办函,他又折返回到了县上的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其间,县公安局解释并答复老杨其案件早已被撤销,但老杨并不满意,又反复几次到了市里、省里。2013年9月份,市公安局终于给了他书面答复:“你涉嫌破坏生产经营一案,已于2007年9月28日撤销该案,你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拿到这个答复,老杨回家后大哭了一场。

                   六

  法院里有院领导带头办案的制度,老杨的案件被随机安排由院长办理。

  院长看了立案的材料,感觉案情还是比较复杂,于是带着书记员下乡到了老杨的村里,先勘查了争议的那块林地,又找村里的干部和一些村民了解情况。村里和老杨有不同的说法。村里拍卖山林是当时县上的要求,老杨作为组长知道当时的情况,并没有提出异议。从老杨的村里出来,院长和书记员又驱车赶到邻县给郑义送达诉状副本和开庭的传票,郑义满腹的牢骚,说老杨的事搞得他伤神得很。末了,郑义说“当时我签合同时,老杨和我一起去看了山,之后他还帮我搞过事。”

                   七

  开庭那天,老杨七点半就到了法庭。法庭考虑到农村当事人交通不便,组织案件开庭一般都定在九点钟。八点刚过,院长从县城也到了法庭,郑义还没来,院长和老杨先聊了一会儿,告诉他案子到了法院,法院也可以调解。先前院长亲自下乡到村里调查案情,老杨对院长蛮有好感。尽管对怎么个调解法没得数,老杨还是点头表示同意调解。

  九点,案件正式开庭,案件的焦点就是《毁损苗木赔偿协议》。老杨的诉求很明确,就是要撤销这份赔偿协议,让郑义返还赔偿款23000元,赔偿利息和其它损失。郑义请了邻县的大牌律师,答辩引经据典,一是当时的赔偿协议有效,二是老杨的起诉过了诉讼时效。听过双方的诉辩,院长皱了皱眉头。严格按法律规定,老杨的说法有些自相矛盾,一时说合同无效,一时又说合同要撤销。对方代理人是专业律师,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漏洞。院长把庭审节奏慢下来,首先对老杨做了有关合同无效和合同撤销的法律规定的解释,老杨像听懂又像没听懂,声音比开始明显小了一些。院长又进一步说明,并且征求郑义的意见,老杨最终明确要求撤销合同。

  庭审时间拉得比较长,老杨还申请了几名证人出庭作证。其实证人的证词与案件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合议庭没有打断证人的证词,直至他们把话说完。

庭审过程还是比较平和,完全没了开庭前双方之间的那种怨气。中间,郑义问老杨,当初签合同时是不是还一起看过那片林地。老杨低下头,不置可否。院长看在眼里没有做声。

  休庭前,院长征求双方的调解意见,但郑义表示不同意调解,合议庭商议过后,决定休庭,定期宣判。

  老杨离开法庭时,神情有些落寞。院长想和老杨说几句,最终作罢。院长没有放弃调解的想法,宣布案件定期宣判,就是希望宣判前还给双方做做工作,再说这案子并不单是一个法律争议的问题,即使当庭判下来,双方当事人心结没有解开,难免又是一个七年上访之殇。

                    八

  开完庭已有了几天,法庭没有什么消息,老杨在家里给女婿打了个电话,让他到法院问问。女婿是县计生局的副局长,和法院的一个副院长相熟。副院长告诉他,院长这几天到省城参加会议去了。院长走之前,安排了合议庭的其他法官和对方当事人进行沟通。

                    九

  老杨早晨起来,接到小宋法官的电话,问他是否在家里,如在家就等着莫出门了,院长上午会到他家里来再一次进行调解。过了一会,老杨又接到女婿的电话,说一会儿会回家,看看两老,二是法院邀请他一起参加案件的调解。

  老杨赶紧招呼老伴把开水烧好。

  县城距老杨村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子不能直接开到老杨的家里。上次院长下来时到了老杨的家里,老杨还有些突然,这次老杨早早就望着村口,看见院长一行下车后走过来,赶紧上前去迎接。

  天气很好,大家就坐在老杨家的场坪上。村里的治安主任这时也赶过来了。院长让老杨搬个桌子到场坪,好让小宋做记录。

  院长把来意说了一下:案件的处理,合议庭已经有了一个倾向性的意见,当然现在还不方便告诉你们。但无论怎样判决,肯定不如调解解决好。因为案件的判决只涉及协议的效力问题,其实案子中间,还隐含一个需要解决的矛盾,那就是这块林地的归属问题,判决之后,这很可能又形成新的纠纷,所以法院想继续听听双方的处理意见。

  老杨愤愤不平:“我不是那种赶人上百步的人,上次开庭时,郑义那个家伙还不同意调解,早晓得他那个得形,我才不得答应院长调解。”

  院长笑着说:“老杨你年纪大,让着他一些,你们两个人打交道,按说你还是主人,就像我们到你这里来,你热情招呼我们。郑义他是外地人,到您这儿来承包山林,也算是客人呐,再说,郑义这承包山林,你当初还帮他做过事啊。”

  小宋法官在做记录。抬起头对老杨说:“我们后来了解,郑义他不愿调解,不完全是对您来的,他这块林地,还涉及其他人,他担心和您达成一个协议的话,会有什么其他后果。”

  老杨:“那我也管不了别人,那是村里的事。”

  村里的治安主任也姓杨,和老杨是一个族里的:“老杨,知道您是对村里的彭书记有一些意见,不过现在法院处理这个事,你也不用担心村里还是不是偏着郑义了。”

  说起村里的彭书记,老杨有些恼怒,他连着对院长说了好一会,认为村里一直就没有公道地处理他和郑义的事。院长没有插话,等到老杨的语调慢下来,安慰老杨:“老杨,过去的事就不提了,长草短草一把挽倒。这次法院处理村里也来了人,所有的事都做一个了结,然后您开开心心度晚年。

  老杨的女婿在边上一直听着,他知道老丈人的性情很犟,他需要把握时机说话:“爸爸,我们平时讲的那些话您可以不听,不过法院院长特意到乡里来调解这个案件,您只怕还是听听法院的意见。”

  院长笑着说:“老杨认为说得对才会听的,如果认为我们不对的话,只怕还要上访呢。”

  老杨说:“院长,我哪么都不得上访哒,你都下来几次了,我还上什么访。不过我有想不通的,我还是要找你反映的。”

  院长说:“没问题,我是案件的承办人,要负责到底的,有什么事也可以电话和我联系。”

  在老杨的村里,法院院长下乡办案还是新鲜事,不知不觉,老杨的屋场已围上不少村民。村民们听了一会,也慢慢地打开了话闸子,时不时和院长说上两句。除了过年过节,村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老杨最后表示,当初毁损苗木给郑义造成直接损失9000多元,他不要求返还了。另外林地他同意继续让郑义用,具体方式双方另行协商。

                    十

  法庭来了电话,告诉老杨第二天到法庭办理结案手续。

  郑义最终接受了调解方案。对于他而言,与老杨重归和好是山林得以稳定经营最重要的保障。

  老杨来到法院,小宋法官正在接待其他当事人,他给老杨递上一杯茶,让老杨先坐一会儿。老杨在旁边听着小宋法官不厌其烦地给那位当事人解释判决书的内容,想起在他自己案件中小宋法官经常和他联系、沟通,一下子觉得这个年轻的法官真的是十分可爱。

  小宋法官送走其他当事人之后,回头给老杨办理了领取赔偿款的手续。案件受理费186元,调解协议确定由郑义负担。老杨又办理完退预交诉讼费的手续。

结案手续都办完了,小宋法官给老杨边续茶,边问老杨:“老杨,这官司要是输了,您会怎么想啊?”

  “这场官司,我的气真的顺了蛮多,官司就是输了,我想还是会听法院的”,老杨认真的说道。
来源:津市法院网
责任编辑:赵 敏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