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司法理念的两大主题,审判公开则是两大主题之一公正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审判原则。正所谓“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所谓审判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和判决的宣告,都应公开进行,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记者依法公开采访、公开报道。审判公开的意义到底有哪些,那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一、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当事人受到司法的公正对待以及当事人对于判决结果的接受
审判公开的首要对象是当事人,审判对社会公众的公开则是围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当事人受到司法的公正对待这一中心的。审判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司法不公,杜绝司法腐败,实现诉讼正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以说,审判公开既可以使当事人充分参与审判的过程、及时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全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可以使当事人乐于接受自己亲眼目睹的审判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审判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裁判结果,一举两得。
二、有利于其他各项诉讼原则和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和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除审判公开原则之外,我国三大诉讼法还规定了回避、辩论、陪审、合议等诉讼制度,这些制度只有在审判公开的前提下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使这些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在审判公开时,法官、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才能够共同参与,互相监督与制约,全部程序在旁听群众乃至在全社会的监督下,才能够保证这些诉讼制度的严格落实。同时,在当事人及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之下,作为法官必须努力练就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娴熟的庭审驾驭能力,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三、有利于规范、监督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和预防、消除司法腐败,提高办案质量
审判过程的公开透明化,能形成良好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的自警自律。通过审判公开,将审判活动置于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社会公众监督的“阳光”之下,既有效的避免了“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司法公正,又无形的增强了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提高了办案质量。因此,可以说审判公开是“阳光”,是司法最有效的“防腐剂”。
四、有利于对人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通过审判公开,可以使人民群众受到生动、形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从而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跨步前进。
五、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司法民主化进程
审判的“透明度”历来与社会、司法的民主化和文明化程度亦步亦趋。司法审判的民主化程度越高,诉讼的开放性程度也越高,反之亦然。我国宪法亦将审判公开上升为公民的民主权利,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完全有权了解、监督审判权的运作过程。审判公开原则的确立,是诉讼制度走向民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得进步。
为了保障审判公开这一诉讼基本原则的贯彻,我国在多个部门法都有明确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等等。审判公开原则植根于现代民主政治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对公民知情权的确认,它已成为公民的民主权利,广大公民积极参与旁听审判不但有助于自身法律素养的提升,更为案件的公平正义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