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区法院的审判法庭内经常闪现着一群“无袍法官”的身影,他们就是武陵区法院的人民陪审员。2014年武陵区人民法院选任了115名人民陪审员,首次超过了该院的法官人数。近3年来,武陵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达4000余件,普通程序案件的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达70%,而90%的刑事案件都有陪审员的参与。“无袍法官”对武陵区法院审判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化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展现着他们独特的风采。
巧选人,“无袍法官”成为办案调解高手
一件离婚案件的庭审刚结束,被告是一位年轻的伙子,走下被告席对合议庭表示再三的谢意。原来案件的原、被告双方结婚三年,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因家庭琐事经常闹矛盾,在分居3个多月后,女方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案件合议庭的人民陪审员王立娟是芷兰社区的副主任,对调解婚姻家庭纠纷很有经验,在庭审中发现原、被告双方有感情基础,只是因家庭矛盾产生后不善于沟通,导致矛盾越积越深,于是在法庭调解时建议休庭调解,耐心地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并教育双方当事人多反思自身的问题,终于使双方重归于好,于是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据了解,武陵区法院选任的人民陪审员来自多条战线,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记者,有的是医生,有的是社区工作者,还有来自农村的村委会负责人,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退休后的老同志。武陵区法院在确定合议庭成员时,根据案件性质,巧借人民陪审员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的“东风”,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办案调解员的作用。如安排有丰富调解经验的陪审员参加婚姻家庭案件的审理,医务工作者参加医患纠纷案件的审理,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建筑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等等,往往能拓宽合议庭的知识面,为审理工作提供帮助,为案件矛盾纠纷的化解发挥重要作用。
重培训,非专业人员成长为法律专家
在武陵区法院经常可见陪审员在看书、学习。离开庭还有半个多小时,第七审判庭内,一位年近60岁的男同志拿出一本书认真地看着,原来是人民陪审员龚治安,当日上午9时有一场劳动争议的庭审,他提早来到审判庭,拿出随身携带的法律书就看了起来。龚治安告诉记者:“仅靠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法律常识是远远跟不上实际陪审要求的,必须要法院积极培训,自己认真学习,才能准确、公正、公平地参审,更要抓住每次陪审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学习。”
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及培训工作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事情。武陵区法院严把人民陪审员选任关,从推荐表的规范填写,推荐条件的认真审查,到呈报资料的严格核实,无一不确保选定的人民陪审员政治素质过硬、对审理案件有较高热情及具备丰富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据介绍,针对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法律知识欠缺,适用法律技术较低的问题,武陵区法院开展定期、不定期业务培训,由该院院长、院党组成员及各庭室业务骨干授课,并为每位陪审员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法规全书(含司法解释)》等书籍,同时鼓励陪审员结合审案实践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以及参审实践工作的磨炼,绝大多数的陪审员都熟知了常用的法律知识,能够胜任陪审工作,用陪审员老龚的话说“我们虽然不是学法律专业出身,但长期学习和参审工作锻炼下来,我们也成为了熟知法律的专业人士”。
强管理,人民陪审员各显其能
人民陪审员王世昌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总,事务繁多,在担任武陵区人民法院的陪审员后,只要是接受了参审通知,没有一次缺席或耽误,而他今年已经是连续12年在武陵区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彭梅华是民盟常德市委的工作人员,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她把参审案件作为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从而把本职工作和陪审工作有机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也赢得了领导的支持。
针对管理与考核,武陵区法院制订了一套详细的管理考评细则,每年都会评选出优秀人民陪审员予以表彰,而对个别不认真履职、“工陪”矛盾突出的人民陪审员将予以免职退出。针对人民陪审员来自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而陪审工作又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这一特征,武陵区法院在确定合议庭时都会与人民陪审员积极沟通、协调,在时间上给予人民陪审员充分的保障,尽力为人民陪审员解决其工作和参审之间的矛盾,让人民陪审员及时进行阅卷,及时出庭参审。严管理、重考核,让真正热爱陪审工作的人员有了发挥的空间,让我们的“无袍法官”各显其能,成为办案调解员、法制宣传员、司法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