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津市法院再传捷报,该院连续3年综合考核排名常德基层法院第一名,2012年以来,该院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法院、全省文明标兵单位、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全国优秀法院。
近年来,该院瞄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牢牢把握司法公正这一工作主轴,通过“质”、“律”、“效”三个着眼点,创新举措促公正,实现了法院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
着眼于“质”,强化内控机制
筑牢司法公正的“基点”
案件质量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抓住了案件质量,就抓住了司法公正的根本点。这在该院已经形成了共识。他们通过案件质量评查结果促内控,注重和业务庭一起探讨如何规范、完善办案程序、提高案件质量。2012年以来,共评查各类案件3231件,优秀率达98.23%。该院通过审判流程节点促内控,重点抓好立案、审限、结案三个节点。立案环节,通过立案系统流水分案,遏制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审理环节,要求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若存在变更、延长、中止、中断审限等情况,必须由承办人向审管办说明原因并将审批手续的复印件报至审管办。结案环节,规范各类案件报结的标准和程序,要求报结案件时,必须提供裁判文书、送达回证,并填写案件报结单,由审管办对案件结案的依据、方式、裁判文书、审批程序进行核查。他们还通过廉政节点风险促内控,从立案、审判、执行、对外委托、行政管理等6个方面入手,排查出5个环节56个具体风险点,建立廉政行为正常点、提醒点、临界点、红点的“四点”防控法,实行层级防控,整体联动,形成防控点对应风险点的“点对点”廉政防控新体系。3年来,该院无一人受到纪律处分,群众满意度居全常德市法院前列。
着眼于“律”,强化外部监督
深化司法公正的“重点”
外部监督是司法公正的“核心区”,强化了外部监督,就抓住了司法公正的关键点。他们依托窗口建设强化外部监督。在立案诉讼大厅,公布法院的纪律作风规定、举报受理电话和网址,主动接受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监督。向当事人随案发送办案监督卡,详细列举18种执法人员违纪违法行为及举报电话,他们依托庭审公开强化外部监督。3年来,共组织35场庭审旁听活动,邀请5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进行旁听,选择20件典型案件进行庭审网络直播,收到良好的效果。他们依托案件回访强化外部监督,以实地走访、电话回访、委托廉政监督员回访等形式,3年来,共回访200余次,有效杜绝了“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发生。他们依托开门纳谏强化外部监督。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的优势,加强对监督工作的督办处理和沟通反馈。3年来,寄送反映法院工作的书面通报36期,召开座谈会21次,听取意见、建议200余条,开展走访、邀请参加联合接访、参与开放日等活动共计120余次。他们依托执行公开强化外部监督。对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详细记录,将执行进展情况和下一步执行计划及时告知当事人,主动接受当事人的监督。在执行程序中,存在案外人异议、变更追加被执行人主体时,一律另行组成合议庭,并启动公开听证程序,推行公开摇号选定评估、拍卖机构的制度,参与摇号的人员一律由案件承办人、技术室人员、监察室人员和有关当事人组成,确保程序公开与公正。
着眼于“效”,强化服务职能
巩固司法公正的“支点”
司法为民是司法公正的“落脚点”,强化了服务职能,就抓住了司法公正的着力点。该局推进法治宣传求实效,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司法公正常德行”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大法治宣讲力度,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普通群众的法律意识。该院推进诉调对接求实效,探索贯穿于诉讼全过程,调解、和解、协调等方式并行的纠纷解决机制,加大与人民调解室、交通事故、医患事故调解委员会等部门的对接力度,3年来,民事案件平均调撤率为62%,调解平均结案率为48%。该院推进便民利民求实效,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集中开展“走出去办案”活动,采取深入基层办案、上门送达、就地调解等多种形式,将矛盾化解在一线。他们积极发挥人民法庭的优势,把法庭搬到村头田间,做到巡回审判常态化。3年以来,该院刑事案件巡回开庭5次,民事案件巡回办案286件,巡回率达31.5%。该院推进专项执行求实效,深入推进“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清理”专项活动,顺利执结了一批行政机关为被执行人案件,息诉息访效果较好。他们持续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针对涉民生十类重点案件进行清理,拿出执行方案,逐案执结。该院尽力降低特困群体的诉讼门槛,让有理没钱的群众打得起官司。3年来,382件案件的困难当事人减缓诉讼费用132万元。他们还完善司法救助金的审批发放制度,让最需要的人优先得到救济。3年来,共为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