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敞开的是大门,收获的是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我们要通过公开促进公正,以公开提升公信,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案件中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这是津市市人民法院院长谢迎春最近在该院的一次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话。
近年来,津市市人民法院把司法公开作为加强司法规范化和推进司法改革的切入点,多举措促进司法公开,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司法公开促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去年,该院上诉率、发回改判率综合指标下降4个百分点,服判息诉率进入常德市法院系统先进行列,在常德中院组织的年度裁判文书评比中获全市法院系统第一名,并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
裁判文书可比较
“小刘,上次开完庭后,我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到了一些法院发布的裁判文书,你来看看。”5月的一个上午,津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鲁法官打开中国裁判文书网,指着电脑屏幕对当事人刘锐说:“你看,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法院就你类似的案情有相同的处理意见。”刘锐仔细浏览了裁判文书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公开裁判文书不但增强了司法透明度,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生效裁判的指引作用。津市法官在接待当事人时不是和他们空谈法律,而是打开中国裁判文书网链接,将全国各地各级法院类似案件的裁判文书让当事人阅读,并针对当事人就类似案件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该院在导诉台和接待室各配置了1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在办公大楼实现了WIFI无线网络全覆盖,公布了账号和密码,以方便当事人连接互联网按照法官指引搜索相关案例。
庭审过程可回放
去年11月13日,津市法院首次利用数字法庭开庭,全程录音录像,这标志着该院司法公开“升级版”扬帆起航。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举证、质证、陈述、辩论和法官庭审行为,每个细节都同步录音录像,全面真实完整地记录庭审情况,避免因记录错误、理解差异、记录不全或者当事人因某种原因否认庭审时的表述等原因产生纠纷,并刻录光盘存档,当事人可复制查阅播放。
截至目前,该院已对100余起民事案件的庭审进行了同步录音录像,先后有5名当事人申请回放音像资料,均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社会各界可评判
“这次真的是零距离接触了庭审,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了解了庭审过程,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在津市法院最近举行的一次“法院开放日”活动中,旁听完庭审后一位工商干部感慨万千。
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是津市法院促进司法公开的又一重要举措。活动期间,他们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企业代表等走进法院,参观法庭,以旁听庭审、座谈建议、情况通报等形式,加强联络互通,实现民意沟通的良性互动,促进阳光办案。去年以来,该院共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5次,组织代表、委员座谈会3次,接受各项建议20余条,累计有100余名各界代表走进法院,对法院的工作运行实行了良好的监督。
转自《常德日报》2015年6月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