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我不是在执行现场,就是在去执行现场的路上。作为执行宣传专班的一员,用图片、视频、文字,记录了一幕幕精彩画面,一个个感人故事,总是被千里奔袭、昼夜加班的法院干警感动,总是被谩骂殴打、威胁跟踪的法院干警忧心。九月份的一次特殊执行,至今令人刻骨铭心。
洞庭湖畔的一个职工医院,竟然成为了法院被执行对象,原因是A医院拖欠巨额的医疗设备租赁款。申请人某医疗公司与A医院多次协商,达成分期支付和解协议,但每当约定给付款项期限到达时,A医院又是出尔反尔,以种种理由拒绝,负责该案的法院执行干警也是多次上门协调,耐心释法说理,总是以失败告终,最后要求A医院在限期内暂停使用该设备,也遭到了拒绝履行。今年九月,在申请人的强烈要求下,该案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让我第一次看到了何为高水平的“老赖”抗拒执行。
当天上午,两辆警车直达A医院,执行干警向A医院的J院长宣读了查封一台医疗设备的决定书,J院长很是生气,立即警告:“你们要考虑清楚后果!”按照法律程序,执行干警来到医疗设备存放室,司法警察拉起警界线,在专业人士的操作下,对设备进行规范查封。
可是,查封现场外面已是风起云涌。
这背后离不开A医院的复杂身份。据了解,位于城郊外的A医院,属于国企性质,由于地理位置、医疗技术等原因,一直效益欠佳,为了生存发展,多年前引入医疗资本,股东性质变得复杂化。为了吸引患者,聘请知名医院退休人员担任名誉院长,针对疑难重大病种,采取医疗营销手段,租赁高档医疗设备,开展宣传活动,红极一时。但以这种方式营利为生,终究好景不长。
正在法院干警查封时,名誉院长、医院主管人员纷纷前来,对执行人员一半解释、一半威胁,“如果你们查封,今天可能走不出医院大门。”当得到肯定会查封的答复后,一辆辆小汽车像蚂蚁搬家一样,迅速整齐地摆在了医院大门口,进出口交通完全阻死。A医院的J院长口叼高档香烟,一脸骄傲地形态道:“不解开设备查封,车子都不能移开,这都是职工的行为,和我们医院无关。”随后,近百名医院职工将执行人员团团围住,七嘴八舌进行指责,还故意鼓动患者表达不满。在长时间的哄闹下,执行干警组织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协商解决办法,经过三个多小时“谈判”,A医院的J院长同意下午到法院商量,并要求职工将大门口的车辆移开。
比电视剧还精彩之处,在于故事又出现了反转。当法院警车准备离开时,医院员工仍然不肯移开阻门车辆,甚至还鼓动患者阻拦,A医院的J院长还假惺惺地说“这不关我的事,是职工和患者不同意。”又折腾了近一个小时,才终于离开。随后,他们还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组织职工下午去信访局上访;二是组织职工网上发贴;三是第二天上午组织患者去信访局上访。
习近平总书记说:“奉法者强则国强。”故意用道德和患者绑架法律的实施,比单纯地暴力抗拒执行更加难以施策。那一天,我们菜饭难咽;那一天,我们有苦难言。执行之路,今天,我们仍然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