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教育整顿 先进典型】石门法院:法徽在民情中生辉--记全国优秀法官马晓光
分享到:
作者:皮曼婷  发布时间:2021-03-31 21:20:48 打印 字号: | |

  3月30日上午,在石门县融媒体中心举行的全市政法英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全国优秀法官”、石门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晓光作为常德法院系统唯一代表,以“牢记初心使命,争创一流业绩”为题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他当法官27年来的心路历程。

巡回办案当“红娘”

马晓光于1994年从中南政法学院毕业后,服从组织安排到石门县人民法院壶瓶山法庭工作,开始了他的法官生涯,在基层法庭一干就是十多年。壶瓶山法庭座落在湘西北素有“湖南屋脊”之称的壶瓶山,距石门县城110公里,辖壶瓶山镇、南北镇、所街乡和东山峰管理区,是全县管辖区域最大的法庭,最远的的地方到壶瓶山集镇60多公里。2001年初任壶瓶山法庭庭长后,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诉讼,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他精心制作了“石门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横幅,到田间地头,开展被称为“枫桥经验”的巡回办案,进行上门诉讼服务就地开庭、调处纠纷。

2005年的一天,壶瓶山镇麻风村的覃某,30岁时才成家立业,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环境,兑现当初向妻子许下的诺言,新婚不久,便外出打工。由于能吃苦耐劳,短短的几年,家境就有了一定的改观。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覃某在一次干建筑活时,从三楼摔下,导致下肢终身瘫痪。他欲哭无泪,带着老板补偿的2万元赔偿款回到了家。妻子没有嫌弃他,毅然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可时间久了,他认为对不住妻子,为了不拖累妻子,提出离婚。但妻子死活不同意,这反而让他更加内疚,为此,他曾寻过短见。

他见妻子软硬不吃,想到了一个“绝招”:悄悄托人向壶瓶山法庭提起了离婚诉讼。当初,马晓光并不知情,受理了此案,当他带书记员步行10公里到他家送达离婚诉状时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遂动员覃某撤诉,但覃某坚决不答应。马晓光感到有点棘手,该案在当地开了三次庭均未达成协议。判决不准离婚吧,覃某坚决不同意,同时,他可再次起诉离婚;判决准予离婚吧,覃某生活没人照料,他的妻子也生死不同意。马晓光一时也没有了主意。案子眼看很快到期,此时,他意外得到一个消息,当地有一个因家庭贫困一直没有结婚的光棍汉杨某,生性老实,勤劳苦干,自覃某出事后,一直默默地帮助他家干活,覃某的妻子高某对他印象也不错。马晓光跳出案件之外,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撮合高某和杨某组成一个家庭共同照顾覃某呢?他决定试一试。首先做高某的工作,他说:“你要面对现实,为了深爱你的覃某有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可以同意离婚,与杨某结婚。你可以考虑,先并不要急着表态。”紧接着马晓光又做覃某的工作,他开始还不多愿意,但经权衡利弊后,就同意了。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这次调解比较顺利,高某答应离婚后招赘杨某入室,共同照料覃某。此后,一个法官上门巡回办案却成了“红娘”的故事成为佳话。

精准扶贫搭“桥梁”

2017年,石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院党组决定由马晓光出任驻所街乡寨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并分管全院脱贫攻坚工作。

所街乡三洋塔村和寨坪村位于石门县西北山区,两村共有贫困户284个,2013年两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400元和300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34.5%、20.9%,摆脱贫困是老百姓世世代代的愿望。他认真履行脱贫攻坚分管责任人和工作队长职责,克服重重困难,确保石门法院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县、全市、全省不掉队、不出差错,四年来,马晓光走遍了两个村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坐山头、每一条溪流、每一个农户,户情民意都十分清楚,将群众的冷暖疾苦记在了心上,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期盼,深入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和支村两委共谋发展之策。

寨坪村的建档立卡户夏宗仁一家5口人,以前全家一年收入不足一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四年前,他找到马晓光,想扩大养猪规模,需要在低息贷款和解决猪圈场等方面给他提供支持。这年刚好国家出台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于是马晓光指导他到银行办理了扶贫贷款,联系国土部门办妥了建猪圈的临时建筑手续,让畜牧门提供免费防疫。夏宗仁第一次就买来20头仔猪和4头母猪,一边饲养一边繁殖。3-4个月这批肉猪出栏后又新购进第二批30头仔猪。这样,他以滚雪球的方式,三四个月为一个周期,其中饲养的母猪用来补充仔猪饲养。经马晓光不厌其烦的为他排忧解难,仅去年就出栏肉猪100多头,同时存栏90多头,由于他采取了自繁自养等方式近几年的猪肉市场行情很好,肉价居高不下,每年有十多万的纯利润。

在马晓光和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为两个村兴修水泥道路30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建蓄水池12个,铺设水管40多公里,8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两个村的百亩有机茶基地已初规模并见成效,蜜蜂专业社具有200桶以上产蜜规模,170亩冰糖橙基地现已挂果受益。两个村的人均纯收入也超过了10000元,284个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人民法院报曾以《群众甜自实干来》为题较大篇幅在头版隆重推介了石门法院脱贫攻坚的经验。马晓光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县委的充分肯定,被评为了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倾心调解护“花蕾”

司法改革后,马晓光荣幸成为一名员额法官,在搞好脱贫攻坚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一定数额的办案任务。四年来,马晓光共审结各类民商事、刑事案件151件。带头办理扫黑除恶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对陈某某等12名未成年被告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一案如期宣判,巩固了扫黑除恶成果。

2018年,马晓光办理了文静诉某完小教育机构责任纠纷一案。小文静因在校期间左眼受伤致残,她的父母将学校起诉到法院。马晓光接手这个案件后,认真阅卷,找准法理,对案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了寻求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让文静幼小的心灵得到抚慰,他没有简单的就案办案,一判了之,而是带领法官助理、书记员来到案发现场实地调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阐释法理和分清责任的前提下,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让双方都有一个回旋思考的余地。然后就本案情况,马晓光又主动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所有的路子走通后,及时开庭,调解工作很顺利,水到渠成,双方愉快的达成了调解协议,学校一次性赔付小文静医药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失费等各项损失27万余元,小文静的案件得到了圆满处理。

案件办结后,鉴于中小学学生安全赔偿问题存在的漏洞,便于今后再次发生伤害事故后能够得到及时救助,马晓专门向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希望成立专门的中小学学生人身伤害救助基金,使受到伤害的中小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妥善的救助,点亮其人生的希望之光。

艰辛付出获赞誉

马晓光除负责脱贫攻坚外,按院党组分工还协助院长抓队伍管理工作,分管政治部工作,分管壶瓶山、磨市和维新法庭三个法庭的工作,还有艰巨的办案任务。要玩转这么多工作,这对他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和磨练。为此,他除了科学安排、周密筹划、合理分工来提高工作效率外,那就是采取以时间换时间,利用牺牲属于他自己个人的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工作任务。

这些年,马晓光基本上没有过过周末,更没有休过年休假,大部分的周末都是在村里扶贫走访贫困户和开屋场会或者是在办案现场。家庭的很多事他就插不上手、帮不上忙,成了一个局外人,为此,马晓光觉得愧对家人和亲人。马晓光说:“作为儿子,我不是孝的,一年四季只在春节,才有空回家看望住在农村体弱多病的父母;作为丈夫,我也没尽到责任,当时爱人在县城工作,夫妻分居两地,没有给妻子分担家庭责任,爱人临产住进了县医院,他却在远离县城150多公里南坪河调处一起赡养、继承案件;他最伤心、最对不住的是自己的弟弟马俊。那年,弟弟不幸患上了糖尿病。就在他第二次上壶瓶山时,也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期。这时,体弱多病的父母无能为力,把希望寄托在马晓光身上。可马晓光自上壶瓶山后,整天为办案忙得不亦乐乎,为弟弟求医问药的事一拖再拖给耽误了。后来弟弟的病已经到了晚期,因为严重的并发症,他的眼睛双目失明。就在他弥留之际也没能送他最后一程,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疼,在谈到弟弟时,马晓光哽咽地说:“我真希望把弟弟的痛苦转嫁到我身上,由我来承担这些痛苦。”再就是他的儿子马纯,在他儿子小时候,没有陪他度过几个周末、逛过几次公园。2017年儿子高考,马晓光正忙于脱贫攻坚,也没抽出时间陪儿子过过一次周末,对儿子的许诺一次又一次的食言,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太合格的父亲。马晓光以对妻子、儿子和兄弟的愧疚书写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法律的崇敬、对人民的爱戴。

2005年1月,马晓光被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法官”, 2006年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2009年被省高院、省人事厅等单位评为“全省法官十杰”并记一等功。2011年7月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政法干警”,2016年7月被中共湖南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被省总工会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享受省劳模待遇等,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办公室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