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队建 > 队伍建设
【教育整顿 理论研讨】王正清:汲取大智慧 实现大目标
分享到:
作者:王正清  发布时间:2021-04-06 11:07:22 打印 字号: |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特殊的一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学习中共党史的号召。要让全党同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宗德,学史力行。通过对党史的学习让大家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去哪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始终不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业务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唐太宗书写的魏征的墓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说明了知史的重要性。结合近段时间对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同大家分享一下几点体会。

一、做到“五个深刻认识”,认真学习党史

(一)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

学习党史就是要经常去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进、上下求索的是什么?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是什么?我想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深刻认识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什么、为什么

学习党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进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取得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也历经艰辛,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永不动摇。深刻认识了这些“四个自信”就会无比坚定。

(三)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怎样在密切可联系群众中成长、发展壮大,怎样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并从胜利走向胜利;思考为什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什么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深刻道路在哪里?

(四)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什么

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认真思考,我们这代中国共产党人该怎样把我们这一棒接好,为下一代跑出一个好成绩,这就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五)深刻认识对党忠诚是什么、怎么做

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从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中获得深刻认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三个汲取”,认真领会党史的重要意义

(一)在知史中汲取爱党爱国的力量

100年的党史,72年的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与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华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

(二)在知史中汲取担当的力量

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悟到人民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在知史中汲取立国、兴国的力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一名出色的政治家首先应是一名历史学家”。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得的是能自觉地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努力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在继承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风险的能力。学习党史,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坚持“四个结合”,认真学好党史

(一)要把学习党史与传承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结合起来

一是持续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三大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毛主席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提出的,也是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毛主席还在“共产党人”发刊辞中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此为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持续体悟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胜利取得的“三大法宝”,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学习党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相继在全党推开的“八项规定”,“反四风”、“两学一做”等活动,无一不是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华,不断地要求全党始终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学习党史我们会更进一步地增强对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二)把学习党史与为人民守初心、为民族担使命结合起来

一是正确认识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进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刊》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经济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尽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飞速发展,使人民摆脱了贫困奔向小康。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真正认清我党100年的奋斗史,是一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带领中国人民朝实现这个目标奋斗着。

(三)把学习党史与学懂弄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

不仅要明了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眼光。回顾党的理论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主要内容“八个明确、十四个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的中国之问、时间之问、人民之问、执政之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自觉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活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

(四)要学习党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

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和法治思想的发展。比如党的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从严治党驰而不息的反腐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关于党的生命的高度;在治国理政方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在社会法制方向,从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建设,保持司法人员行使司法权,这些我们都是刻骨体会的。学习党史就是要把党的大智慧传承下去,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从党史中汲取‘大智慧’,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

历史告诉现在,历史昭示未来。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中最基本的内涵。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才能建设时代的接力棒,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目标。


 
来源:常德中院
责任编辑:办公室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