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铺开以来,全市法院系统坚决贯彻上级相关指导意见,紧紧围绕“四项任务”,紧紧抓住“三个环节”,努力打造过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过硬队伍。作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监察组组长,感到教育整顿离不开紧扣党员干部思想现状,离不开紧扣法院具体工作业务,尤其是要以此为契机持续锤炼党员干部党性,纯洁党员干部思想。
一、对教育整顿的认识要上高度
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执政属性。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具有更加迫切、更加紧要的现实意义。
(一)这是“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法院系统使命任务特殊、领导体制特殊、所处环境特殊,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政治考验,对广大党员干部最重要的要求是党性要求。全体同志只有坚定党性,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才能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
(二)这是忠诚尽责的现实需要。党性生发使命担当。心里装着使命、精力聚焦使命、素质胜任使命,才能践行初心使命。法院系统审判执行任务重,提升巩固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责任大,尤其近两年在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为疫情防控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加快智慧法院建设等具体任务多、杂、重。这就要求广大干部需要持续强化立党为公、为党分忧的党性观念,自觉服从大局、服务大局。
(三)这是个人成长的应有之义。党的事业,历来和我们党员个人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党的力量壮大,国富民强,我们有光彩,个人才成功;反之,则反之。法院党员干部,是司法力量的重要骨干,每名同志的党性观念、思想觉悟、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公正司法的水平和质量。干部的成长进步,既要靠个人勤奋努力,又要靠组织的教育管理。
二、对顽瘴痼疾的整治要讲准度
作为法院系统的党员干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党性观念的基本内涵,时刻不忘自己姓“党”,时刻不忘记自己是党的人,以此纯正党性,努力作为。
(一)强化旗帜意识,检视理想信念的问题。理想信念是党性的制高点。法院系统有些同志在这方面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自我“补钙”的意识还不强。比如,有的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应付差事;有的陷于具体事务,对一些政治性问题不够敏感、不够关心;有的对有损党的形象的小道消息不心痛、不义愤、不制止,见怪不怪,等等。这些都是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的表现。人没有理想就会胡思乱想,没有信念必然心生杂念。理想信念动摇了,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官当得越大,这方面出了问题,危害越大。
(二)强化使命意识,检视司法为民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有的法官在办案时采取 “四不两直”方式调研少,对案件实际情况了解不深;有的法官不愿做释法明理和判后答疑工作,针对当事人的疑问,敷衍了事,缺乏耐心,不能换位思考,致使当事人有抱怨,不满意;有的法官在接访过程中作风粗暴,冷言冷语伤害群众感情;有的法官开庭不注意自己言行,导致群众投诉。作风问题实质反映地就是党性问题。
(三)强化纪法意识,检视公道正派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越往后越严。法院系统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权力越大、说了算越好,到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甘于被围猎的时候,就是离犯罪很近了。没有法外容情,没有空子可钻,没有商量可“打”,必须始终树牢纪法意识,公道正派,秉公用权,尤其要把“利用腐败潜规则进行权钱交易”、“在办案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充当诉讼掮客”当作高压钱,坚决不打“擦边球”。
(四)强化进取意识,检视精神状态的问题。党员同志们的精神状态,反映的是党性,体现的是觉悟,影响的是事业。党的十八大指出的“四个危险”,第一个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市中院近几年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工作先进单位”,15个集体和26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近三年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了99.59%。这充分说明了这个集体的敬业奉献。但也不可否认,“躁、懒、漂、守”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五)强化自律意识,检视清正廉洁的问题。党员干部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不犯错误,抵御诱惑的最好办法是远离诱惑,自觉抵制诱惑风险。要特别注意净化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要特别注意,不能把个人交往同权力行使混在一起,因为朋友在一起有了事情请你帮忙,抹不开情面,到时候还伤害了友谊。法官是孤独的法官。要有刀刃向内的政治自觉,确实对得起我们身上佩戴的党徽、法徽。
三、对党性修养的锤炼要有力度
党性修养不是“闭关修炼”,而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必须久久为功、日积月累。
(一)越是重任在肩越要注重学习
一是要勤奋刻苦。作为法院系统党员干部,既要重视业务学习,也要重视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中增强党性。政治理论学习对法院党员干部来说,既是必需品也是营养品,要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筋壮骨,以通读原文力求入脑入心,融会贯通,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二是要认真思考。古人把如何学习归纳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步曲。其中“审问之、慎思之”,讲的就是读书要认真思考。要提倡“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精神,既要“学深”,又要“悟透”;既要“学精”,又要“管用”,真正把握精髓,并自觉用以加强修养,指导工作,达到“内修外用”的目的。三是要解决问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要学以达志,为实现远大理想、不辱神圣使命而学习,这是搞好学习的根本动力。要学以立德,就是要以高深的学养,奠定做人为官的道德基础。要学以增智,就是要培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提高理性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的水平。要学以致用,就是要把理论水平外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运用学习掌握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工作落实。
(二)越是感觉良好越要反躬自省
一是要坚持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应该养成经常反思自己的习惯。市纪委年初警示教育光碟《问心》里的人和事,解析了涉案人“目空一切的狂妄心、逆境颓废的玻璃心、小节无碍的放纵心、自作聪明的侥幸心、无毛不拔的贪婪心、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想丧失的虚无心”,党员干部都要自我对照,自我反省。二是要严格自律。作为司法领域的干部,尤其要有很强的自律意识。每个人都不是六根清净的人,环境也并非一方净土,关键是要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古人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虽然是一种被动疗法,但日积月累也是很有效的。三是要持之以恒。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大环境,但可以做到不被环境所改变。一定要增强免疫力,顶得住歪理,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坚持慎始、慎微、慎独、慎终,自觉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做到洁身自好不走火,管住家人不玩火。
(三)越是诱惑多样越要防微杜渐
一是要明白一个道理。“畏法度者最快乐”。人的一生吃的、穿的、用的非常有限。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无非三餐。聚敛再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若贪赃枉法,半夜心惊,还哪有什么乐趣可言?对于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不会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会以违者众而放任,终究会一查到底,堵住“暗门”、关闭“天窗”。二是要心存一些敬畏。心是贪时最蛮横,人在狂时最胆大。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推进的关键时期,切不可将“以审判为中心”当成“以法官为中心”,将“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变成“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律是沉默的法官,法官是会说话的法律。法官办案,办的是当事人的人生,也是自己的人性,体现的是法院、法官的价值,也是法律法治的价值。三是要掌握一些方法。也就是怎样才能守规矩的问题。遵党纪党规不能看时候。有的同志往往是在刚提拔,或是提升有望时,上级强调多时能守规矩,而一旦任职时间长了或感到提升无望时,到了“天花板”了,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和享受享受的错误想法,甚至放纵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注意约束自己,起码的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是不能突破的。遵党纪党规不能分场合。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守规矩,要看他在各种场合的表现,如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人前是一回事、人后又是一回事,这样的同志道德品质是有问题的,也是守不好规矩的。不仅要时时守规矩,而且要处处守规矩,自觉做到领导面前和群众面前一个样,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③遵党纪党规不能打折扣。“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守规矩这个问题上,只能有“原则”,不能有“灵活”,必须丁是丁,卯是卯,不能“闯红灯”,不能打“擦边球”,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遵党纪党规不能避监督。严管就是厚爱。组织的监督,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保护、最好的负责。主动接受监督,就是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诚恳接受批评,经常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主动接受监督,就是要在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在党史教育中,认真搞对照,主动照镜子,严格落实各项廉政规定,将完全将置于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之下,把队伍打造成人民真正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坚强集体。